第一百六十一章 朱皇帝是个好脾气?

    第一百六十一章 朱皇帝是个好脾气? (第2/3页)

了半斤鹿血也没什么鸟用,朱劲松甚至还知道钱聋老狗惦记着已故孝贤纯皇后沙济富察氏的堂侄孙女这种破事儿。

    总之,我大清在朱劲松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有朱劲松不想知道的,绝没有朱劲松不知道的。

    当然,钱聋老狗惦记着沙济富察氏的堂侄孙女儿这种破事儿,跟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并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连钱聋老狗打算收复雅克萨的消息都没能引起朱劲松的兴趣。

    对于朱劲松而言,钱聋老狗和我鞑清朝廷的用处也就只有这么点儿了,这时候要做的就是任由我钱聋老狗自由发挥,等以后时机差不多了再“吊民伐罪”。

    相比之下,还是大明这边的一摊子破事儿更让朱劲松头疼。

    比如那些读书人。

    大明的读书人其实应该划分成两种,一种是朱劲松造反以后自己培养起来的读书人,这些人目前还都处于社学、县学阶段,基本指望不上,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我鞑清时期的读书人,这些人……这些人就纯属废物。

    黄帝纪元4487年,大明圣皇五年,鞑清钱聋五十五年,秋,朱劲松原本想着给这些读书人一个机会,所以特意开了一次恩科,打算从这些人里面挑选几个可用的人手。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这些读书人做起八股文章来那叫一个花团锦簇,但是写到策论的时候,却出现了腹中有万言,笔下无一字的情况。

    就跟那些扑街作者一样,脑子里面各种剧情一大堆,一到动笔的时候就各种卡文。

    问题那些扑街作者卡文只会影响他们的收入,而这些读书人集体卡文,却让圣皇五年的恩科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问:鱼与熊掌如何兼得?答:舍生而取义者也。

    没毛病吧?

    完全没毛病,因为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怎么答——官场上需要的就是这种标准答案,以证明没有白读圣贤书。

    可是接下来就完犊子了。

    问:路上经过多少州县?当地官员官声如何?民生如何?当地大葱/白菜/猪肉价格各几何?答:国泰民安,余者不知。

    问:我大明眼下有哪些问题?答:皇上圣明。

    朱劲松翻了近千份的贡试答卷,最后只从这些答卷里看出来两个字。

    废物。

    朕圣明不圣明的,用得着你们这些废物评判?朕随便找几个乡间地头的老农问一问,再随便找几个在工坊里做工的工人问一问,得出来的答案不比你们靠谱?

    还他娘的国泰民安?余者不知?安雷娄某,知雷娄某啊!雕毛都不知道一根,你们还知道个锤子!

    差点儿被气疯的朱劲松干脆没有了再举行殿试的兴趣,而是让人把这近千个士子全部录取为贡士,然后一股脑的塞到了内阁以及各个部堂级的衙门里面,美其名曰实习生。

    毕竟我大明朝廷初创不久,需要人手的地方特别多,就算这一千多个“实习生”着实废物了些,但是有了这一千多个实习生,多少也能缓解缓解各个部门人手紧张的局面。

    说白了,这一千多个实习生只要能扎下心来踏实干,以后升官发财的机会有的是。

    然而让朱劲松绝望的是,这些读书人在我鞑清时期乖巧无比,到了大明时期就特么绷不住了——

    不敬圣人、不重视学问、乱改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