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棒子想重新认爹

    第一百八十五章 棒子想重新认爹 (第2/3页)

的能耐就是六下江南,视察了无数小娘子们身上的河道工程。

    面对这种局面,钱聋老狗也只能是无能狂怒一番,然后再把问题扔给和珅和中堂去处理。

    和中堂甚至私下抱怨:“本中堂,眼看着就快成裱糊匠了!”

    当然,抱怨归抱怨,和珅和中堂能够混到军机大臣的位置,那可是有真本事在身的,即便是这种令人蛋疼的局面,和中堂依旧想到了破局的办法——

    在仔细分析了朝鲜的战局之后,和珅和中堂认为,大清的螨州八旗之所以畏战怕死,是因为不差钱儿,而朝鲜的士卒之所以畏战怕死,则是因为钱没有到位。

    就跟大清之前派去剿灭朱逆的那些绿营士卒一样。

    那些绿营士卒都是什么模样?

    平日里欺压百姓,踹寡妇门,刨绝户坟,什么事儿缺德他们就干什么,战场上则是能退则退,面对朱逆更是主动整理好装备然后跪地投降!

    而某些投靠了朱逆,然后跟着朱逆回过头来打攻打大清的绿营士卒又是个什么模样?

    悍不畏死!顶着炮火冲锋!能把大清八旗给打出屎来!

    同样的一批人,前后如此巨大的反差,为啥?

    不还是因为大清不把绿营兵当人,上面的兵头们吃空饷,喝兵血,甚至役兵为奴,简直就是一人当兵,拖累全家的典范,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卖命?

    反观朱逆那边,从不拖欠军饷不说,甚至还对当兵的各种优待,对其家属也是各种照顾,简直就是一人当兵,全家都跟着受益,人家那士卒打起仗来,自然就悍不畏死。

    所以,和珅和中堂很容易就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朝鲜士卒不中用,而是缺少动力!

    既然如此,那就再招募一批朝鲜绿营,直接许以重利:只要打仗勇猛,就有机会凭借战功抬进螨州八旗,从此在后就能成为人上人!

    然而让和珅和中堂想不明白是,即便都已经给出了抬旗的许诺,就连军饷也如数发放了一批,那些朝鲜士卒的表现却依旧如前,该偷懒的照样偷懒,该畏战怕死的照样还是畏战怕死。

    就好像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是否能够抬旗,更不在乎军饷能不能按时按量的发放。

    相比之下,反倒是残存的那些八旗毛熊变得更加悍不畏死。

    问题是,八旗毛熊再怎么悍不畏死,也改变不了其兵力太少的事实,朝鲜那边该失地的还是接着失地,朝鲜国王李祘甚至学着他祖宗李昖的样子,跑到了鸭绿江边,声称“与其死于贼手,无宁死于父母之国”。

    问题是被棒子们死命吹捧的“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朝鲜宣祖李昖之所以要“死于父母之国”,是因为人家李昖有一个好爹,大明爸爸那是真的出兵帮着李昖。

    而李祘刚认的这个爹……

    钱聋老狗在得知李祘打算内附的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先乐呵的应下,第二反应就是把自己刚刚升格为十一全老人的名号又改成了十二全,第三反应则是朝鲜国库能拿出多少钱来,第四反应才是怎么帮着李祘干掉倭国。

    钱聋老狗这一波操作,别说李祘这个朝鲜国主看不下去,就连那些棒子们都看不下去了。

    眼看着大明爸爸不管朝鲜的死活,而大清和钱聋老狗又只是把朝鲜当成可以随意取款的票号,再加上倭国那些矮矬子们不断攻城掠地,所以朝鲜那边就再一次兴起了三别抄义军。

    新兴起的这些三别抄义军,以及支持三别抄的朝鲜士绅一致认为,就是因为李祘向大清投降就等于完全背弃了反清复明的祖宗遗志,已经没有资格再继续担任朝鲜国主,决定改立“翼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之孙,庄献世子李愃之子李?为新的朝鲜大王。

    而李?在即位之后,第一时间就打出了“认祖归宗”以及“抗倭拒清”的旗号,同时又派出使节前往大明,不仅是为了寻求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的册封,同时也是为了内附之事。

    跟此前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