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满门忠烈柳善人!

    第三百二十一章 满门忠烈柳善人! (第3/3页)

家在松江府一带的好名声,哪怕是朱劲松版的大明朝廷也没能拿他柳大善人一家怎么样儿,因为人家柳大善人主动把育婴堂交给了官府,又主动把家里地都分给了松江府的穷苦百姓,甚至还主动关闭了他们家的所有烟馆。

    再加上柳大善人一家平日里也没少修桥铺路(修的桥和路都是柳家人要走的),也没少设棚施粥(主要还是怕自家囤积的粮食被抢,舍几碗清汤粥算啥),松江府的百姓都认为柳大善人一家是大善人,都极力反对要斗柳大善人一家,最后官府那边儿也只能是不了了之,柳大善人一家也得以保全。

    甚至就连当初柳传善主动把女儿送给福康安当小妾的事儿,都成了福康安在松江府如何如何做威做福欺压百姓的铁证——也不知道主要活动在北方甚至从来没有来过松江府的福康安到底是怎么在松江府欺男霸女的。

    福康安被柳大善人一家扣了多少屎盆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柳大善人一家的日子随着朱劲松一统江山而变得不好过了。

    想想,柳大善人一家在钱聋老狗还活着的时候混的那叫一个风声水起,等到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一统江山之后,柳家的日子忽然变得江河日下,一泄千里,就跟一个万年老ED一样一朝倾颓,连个找老中医的机会都没给,这就让柳大善人一家很是无法接受。

    想造反吧,柳大善人一家心里多少还有点儿逼数,知道自家当初再牛逼也是仗了螨大爷的势,要想跟彻底干死了大清的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斗,只怕还不够资格。

    想要收买官府的官老爷们吧,大明的官场是固定的几年一调动,一省布政使最多任期就是五年,五年之后肯定要调往别处,知府老爷们的任期要长一些,可是也只有七年的时间,而这些布政使和知府老爷们怎么调动,全看吏部扛把子的手法——据江湖传言,吏部扛把子会随机往地图上面扔骰子,一大把的布政使司名牌往上面一扔,扔到哪儿就算哪儿。

    这样儿一来,柳大善人一家也就没办法提前知道哪个布政使和知府老爷会调任到哪里。

    如果再算上锦衣卫和东厂的存在,巡查御史衙门和都察御史衙门以及农会都在盯着各个知府老爷,柳大善人再想跟大清时期一样用钱财美色开路自然也就变得困难重重。

    至于说收买那些任期在五年或者十年不等的知县一类的……柳大善人还真就看不上眼,毕竟知县的话语权就在那儿摆着,上面不仅有知府和布政使压着,同样还有锦衣卫、御史衙门和农会在盯着,收买知县的风险太高,收益又太低,不划算。

    但是吧,中原堂口的老祖宗们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叫做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民间也同样有一句俗语叫做狗改不了吃屎。

    柳大善人一家眼看着往常的套路不太好用了,于是干脆就开始正儿八经的搞起了工坊——当然,柳大善人搞工坊那简直就是个笑话,在其他工坊都玩了命的砸钱搞研发的时候,柳大善人一家从来就没有想过往砸发上砸一分钱,而是不断的靠买买买来解决问题。

    这种操作在现在的大明不能说对,但是也说不上错,毕竟柳家的东西在大明没什么竞争力,卖给欧罗巴的那些蛮子们可就很有竞争力了。

    这时候的欧罗巴,还普遍处于大明的月亮就是圆的阶段,随便什么玩意只要是贴着made in English或者法兰西制造之类的就不值钱,贴上了大明制造这四个汉字就能身价倍增。

    所以,柳大善人一家倒也算是过了一段好日子。

    只是随着大明不断进行改制,像柳家这种没有掌握自己核心技术的工坊也就越来越难混,光靠着往欧罗巴那边儿出口,赚的钱又大部分都被朝廷收了税,这柳大善人一家的日子忽然又变得难过起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柳大善人一家才会挑头搞起了那些花边小报之类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