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粮票

    第四章 粮票 (第2/3页)

但那种环境人物和心态的描写让韶云读懂之后非常感慨。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繁体中文逐渐增加熟悉程度,阅读理解的速度也加快了。期间韶云又阅读了许多书籍,包括外文翻译的《猎人笔记》,《鲁滨逊漂流记》,在林中,丘特切夫的诗集,这些书籍洗涤了韶云的灵魂。

    韶云把书本放在课桌上,拿起另外一本外语书走出了教室。

    食堂开饭了,韶云拿着自己的饭碗排队打饭。食堂的饭菜是要用粮票换成饭票才能打饭,对于韶云这种来自农村的学生,粮票是很难换到的。粮票都是机关单位的国家公职人员、非农业户口的人才配发的口粮标配。农村孩子想换取粮票一般是要托关系从单位换取。

    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允许新同学用人民币换饭票,后来就要求拿粮票换饭票。

    韶云的粮票还是在粮站工作的姐夫用粮食换取的。一但粮票吃完了,就不好换了,临上车的时候母亲告诉韶云,如果有困难就去找住在县城的舅舅。毕竟韶云的舅父是国家干部,是有配购粮票的。

    快排到打饭窗口的时候,韶云发现前面的同学发生了摩擦,窗口打完饭的同学在转身离开的时候、不小心把碗里的稀饭弄洒了,把后面排队的同学衣服都弄脏了,还烫伤了脚背,两个人就争吵起来。

    声音很大,都有些激动,第一天打饭,大家都不太熟悉,出了事故,窗口的同学洒了稀饭没有主动道歉,后面被烫伤的同学有些火气,一下子就争吵了起来。

    听着声音,韶云感觉非常熟悉,急忙走近前一看,原来发生矛盾的两个同学韶云都认识。

    “秦凯,怎么是你,梁有才,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们两个就不要吵了。秦凯,这是我们班的梁有才同学,他不太会说话,秦凯你的脚怎么样了,要紧不?去医务室看看吧!”

    韶云把两个人劝开以免影响后面排队的同学打饭。紧接着韶云把秦凯的裤子撸起来,看着发红的腿部,还好隔着衣服没有烫伤。

    随后,梁有才也不好意思地连忙道歉,一场风波就此揭过,三个人围着食堂边的石头板站着把饭吃完。边吃边聊,三两馒头一碗稀饭菜都没有品出味道,就囫囵吞枣地下肚了。

    有时候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痛而不言是一种修养,交谈中韶云在老同学秦凯和新同学梁有才之间建立了情感的纽带,一场不愉快就这样烟消云散,三个人建立了新的同学间友好的关系。

    洗完碗筷,韶云和秦凯谈起了一起考进一中的季小青和钱虹虹,虽然秦凯在庙堂初中的时候和韶云不是一个班级,但一起从下边中心学校进来,无形中友谊更深厚一些,韶云传达了季小青想聚一聚的心情。秦凯满口答应,告诉韶云,他分在四班。这样一起来的四个同学,高一的时候分别在不同的班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