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册封大典,大明阅兵,为大明贺!(求订阅,求月票)
第293章:册封大典,大明阅兵,为大明贺!(求订阅,求月票) (第2/3页)
去。
后面皇子皇孙们,则是紧紧跟随。
奉天广场之中,文武百官分两侧恭候。
现在说百官都有些不对了,朝官大概四百多人,但在今天这样特殊的日子,所有带品级的官员,哪怕是清水衙门,翰林院学子,国子监学子。
都是要在奉天广场这里见证太孙殿下的册封仪式。
总数约莫将近五千人,当真是浩浩荡荡。
在这最前方,则是以宁妃为首的六宫嫔妃。
宁妃右侧是吕氏,不过在宁妃左侧的人,引起了六宫嫔妃,及文武百官的注视。
那是着霞帔玉带的叶月清。
此刻的叶月清,完全没有了平日里那份从容,反而像受惊的小兔子一样,有些惶恐不安。
她没想到,早上醒来的时候,竟是有宫女宦官早就做好准备。
在穿戴上华丽的冠服后,更是被带到了宁妃的左侧。
这其中的意味,叶月清自然明白。
可这些,都是她在梦里才有的事情呀,模湖的叶月清,都已经分不清梦境现实了。
直到晨光破晓,她才真正的意识到,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就在心头小鹿乱撞的时候,宁妃拉住叶月清的手,笑道:“月清,不必过于拘束,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现在要尽快习惯才是。”
“或许有些唐突,不过这也是昨夜我跟陛下商议过,你一直都陪在雄英的旁边,我相信雄英对你,也是很有感情的。”
看着宁妃慈祥的笑容,叶月清的心逐渐宁静了下来,万福道:“谢谢娘娘。”
宁妃轻轻的拍拍叶月清的手,眼神亲近,就如同在看自己的孩子一般。
右侧的吕氏见到这一幕,顿时明白这就是朱英身边的那位女子了。
她没想到的是,宁妃竟然会促使她成为太孙妃。
不过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
陛下年事已高,朱英而今不过十八的年纪,这往后的皇宫,当然就是朱英做主。
朱英的能力众所周知,便是陛下第二都不为过,连陛下都会相让几分,性格自然极为强势。
若是在这个时候,还安排一个娘家势力颇大的女子为太孙妃,大明第二任的皇后,那么后宫其他嫔妃的日子,怕不会太好过。
像是叶月清这般的,更加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同时也会得到陛下还有长孙殿下的赞同。
最主要的是,吕氏也听说了,这名叫叶月清的女子,和长孙殿下之前一般,也是孤身一人,并没有家人牵连。
这就少了很多矛盾,关系上也容易接洽。
想到这里,吕氏也是面带微笑,表现出亲昵的神态。
奉天门开,皇子皇孙们鱼贯而出,分两侧站立。
片刻,朱元章拉着朱英的手出现。
“陛下驾到,太孙殿下到!”
当太监有些尖细的声音响起,所有皇子皇孙,后宫嫔妃,文武百官,学子学士,宫女宦官,宫廷禁卫,尽皆跪倒在地,山呼:“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在朱英的面前,但凡看见的人,都是恭恭敬敬的跪在面前。
这,便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番场景,任谁见了都要心潮澎湃。
若不是在前世,朱英也是经历过上万人的大场面,指不定还有些怯场。
朱元章看到大孙从容面对的模样,非常满意。
便朗声道:“平身!”
“谢陛下!”
祭祖祭天,是昭告天地,从今天往后,这大明王朝未来的继承人,就是朱英了。
祭天,是端门右边的社稷垣。
祭天的流程很是繁琐,共分九个仪程: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
每进行一项仪程,在古典庄严的奏乐中,朱英都要随着朱元章,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
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七十多次、叩头二百多下,历时一个时辰之久。
相比之下,祭祖就要简单许多了。
祷告过后,基本就上就差不多了,全程不到半个时辰。
这一切结束后,便就是大阅兵的环节了。
阅兵是在承天门前广场举行。
承天门前广场连通的,便就是长安街了。
这里属于内城,之前在承天门前,是T形的封闭广场,左右便是长安门。
不过在定下阅兵开始,朱英就和老爷子商量过,这样影响了阅兵的阵容,在观礼上也局限太多,便就对这里进行拆除。
左右长安街由此成为了一条贯通的的大道。
这个广场,被彻底的开放,甚至包括左右两道的长安街,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扩宽。
本来五百米不到的长安街,现在已经有将近两千米。
宽度也是有五十米宽。
从承天门上看去,一览无遗。
承天门下,外五龙桥内,还有十余米宽。
这里就是给文武百官,外交使臣观礼的地方。
而在广场外侧,便就是百姓所在了。
五城兵马司,大明治安总司人员全部出动,扶持维持秩序。
皇室子孙和嫔妃们,自然就是在承天门的城墙上观看了。
因为城墙高度的关系,朱元章和朱英所在的位置,还特地搭建了临时的地台,这样更加方便观看,也方便将士,百姓,看到皇帝和太孙的身影。
当朱元章来到这里,登上承天门上的地台,看向远方时。
便是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也曾经率领过大军作战的朱元章,见到远方那一眼看不到头的百姓,都显得有些兴奋。
大致是南京内外城,将近两百万的百姓们,都是疯狂的挤来这里。
太多了,真的太多了。
朱元章甚至看到,就连屋顶上,都有不少人趴在上面观看。
当朱元章和朱英的身影出现在承天门上的时候,哪怕是相隔了六十多米,依旧有眼尖的百姓看到了。
激动得大声呼喊起来:“是陛下,是陛下,是陛下啊!!!”
这可比追星要疯狂多了。
君权天授,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普通百姓的心中,大明之皇帝,那就是天,是神明,是万物之主宰。
要知道,哪怕是个状元郎游街,无数的百姓都想去讨点喜气,何况是可以随手钦点状元的皇帝。
随着呼喊声传开,整个人群顿时就沸腾了起来。
当几十万人疯狂呐喊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天穹本就稀散的白云,被这惊天的气息冲破,一片蓝天澄净。
这天地间,再没有了其他声音,唯有‘陛下万岁’的咆孝呐喊充斥寰宇。
不仅仅是这几十万人,当声音传播开来的时候,整个南京城内外,两百万人,都被这疯狂的呐喊声所感染,跟着一起大声呼喊起来。
在朱元章看不到的地方,那是南京城的城门。
驻守在城门的将士,清晰的听到京师城中的呐喊,热血沸腾之下,单膝跪地,朝着皇宫方向同样大喊起来。
此刻,便是在城门前排队的百姓也停了下来,朝着皇宫方向跪拜,呼喊。
南京城,似乎都在这大喊之中动弹。
朱元章张开双臂,享受着铺天盖地的欢呼。
到这一刻,他觉得大阅兵真是好东西,大明立国二十五年了,哪里有过这等的盛况。
最主要的是,这盛况,就在他的眼前浮现。
现在,所有人的耳边,出了欢呼陛下万岁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了。
无论是谁,都不能阻挡来自百姓的热情。
足足半炷香的时间,欢呼声才慢慢的停歇下来。
这么久的时间,不知道多少百姓,喉咙都已经哑了,实在是没力气了。
待一切安静后,朱元章这才对身边的刘和轻轻点头。
刘和顿时了然,大声道:“陛下有旨,击鼓!奏乐!”
“陛下有旨,击鼓!奏乐!”
“陛下有旨,击鼓!奏乐!”
宦官接力大喊,传递陛下的谕旨,在这个没有扩音器的古代,也就只能如此了。
随着鼓声的响起,大阅兵也终于开始了。
此刻承天门下,众多的异国使臣,早就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撼到四肢发软了。
这里,是大明,是大明的京师,也仅仅是大明的一座城池。
虽说是最大的城池,可大明统治疆域之辽阔,还有城池一千余座。
在这里的大部分外臣,他们的国家所统治的人口,连京师都远远比不上。
拿什么和大明抗衡,唯有俯首称臣,老老实实做好臣子该做的事情。
和外臣不同,文武百官,尤其是国子监的学子们,脸上那骄傲之色,一览无遗。
这就是他们要效忠的皇帝,这就是他们的大明的百姓,这就是他们将要为之奋斗一生的天下。
在这等氛围下,别说是官吏,学子,院士,外臣了。
就连在承天门上的嫔妃,藩王,皇孙都是鸦雀无声,心神为之所夺。
冬!冬冬!冬!冬冬!
轰!轰!轰!轰!轰!
鼓声之下,突然地面好似有些颤动,似乎有个巨人,从远方走来,这是脚踏在地面的声音。
所有人,下意识的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阅兵开始了,远方的身影逐渐清晰,整齐的方队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这来自于后世的方队阅兵,终于第一次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他们步伐整齐划一,脚步铿锵有力,每一步落下,都踩在了鼓点之上,那目不斜视的眼神,极为凌厉,骇人心魄。
而这样的方队,不是一个,是整整齐齐十六个,一同前进。
每个方队为三百五十人,十六方队,恰好是一个卫所,五千六百人。
在这前方,是卫所的指挥使,副指挥使。
眼看着列成方队的将士们,坚定不移的走来,在前排的百姓心生恐惧,忍不住向后退去。
这样的视觉冲击力,简直是难以想象。
精锐的将士就已经足够让百姓震撼了,如此军纪的将士,整齐划一动作,是百姓们想都没想过的存在。
文武百官更不用说了,一个个贴到护城河的旁边,只想看得更加清楚一点。
而那些异国使臣们,嘴巴都可以放进去一个鸡蛋了。
每年来大明朝贡的国家不多,不过在天界寺这里,还是住着非常多的异国使臣。
这些使臣相当于后世的驻明大使一般,是长期在大明京师生活。
他们的吃穿用度,基本上也是由大明负责。
每次朝贡,基本上都是由这些驻扎使臣先递交申请,得到批准后,才会传信回去自己的国家。
目前在承天门下观礼的国家有:爪哇,琉球,乌斯藏,占城,西番,打箭炉,暹罗,须文达,朵甘,高丽,墨剌,哈梅里,真腊,别失八里、撒马儿罕。
当十六方队将士们出现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皮儿马黑麻更是眼睛都不眨的盯着,他要从这方面,探索大明将士的战力。
仔细看去,每一个将士都是精神抖擞,面色上全是荣耀之光。
当十六个方队,来到承天门正中央的时候。
前方的指挥大喊:“向右看!!!立正!!!”
十六方队的将士右侧头,大喊:“一!二!”
不知是故意还是恰好,这一刻将士们的眼光,全都落在了承天门下,外交使臣,文武百官之中。
十六方队一卫,共计五六千百人。
然这呐喊的气势,如有千军万马。
首当其冲之下,所有在承天门下之人,都恐惧般向后退去,不少人甚至的跌倒在地。
卫队指挥使,向前几步,单膝跪地,大声道:“左军都督府旗下镇南卫,拜见陛下,拜见太孙殿下。”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随着单独的呐喊结束,后方十六方队,五千六百人尽皆单膝下跪,朝承天门方向大喊:“大明万岁!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这种超强的仪式感,让朱元章年迈的身子,都变得激动颤抖起来。
在这一刻,鼓声奏乐也停了下来,这是方便陛下训话。
不然怕是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
还好承天门到卫所这边,也就不到二十米的距离,朱元章长吸一口气,而后朗盛道:
“众将平身!”
“谢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