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

    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 (第3/3页)

    朱元璋也没过于在乎,而是自顾自的说道:“曾经咱大孙,其实是跟咱提出过这个问题的。”

    “只是咱一直以来,并没有太过于放在心上,今日看了这丹徒县的情况后,后知后觉发现,大孙的说的,似乎极为在理。”

    詹徽适时道:“不知道太孙殿下出了何等妙计。”

    朱元璋回忆了下说道:“大孙的意思在于,无论是地方县城,亦或是府城郡城,都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便是他的掌权者,在文武之上,几近归属于一人管辖。”

    “当失去了别人的钳制,大权在手时,太多的事情,就开始变得完全不同起来。”

    “若是心怀仁慈还好,若是心有邪念,则自然更为容易与一些地主商人,行官商勾结之事,同流合污。”

    “要想把贪污的风气,彻底的止住,那就必须要有人相互牵制,互为对头,最好分为三方,以三足鼎立之势,分割手中权力。”

    “如此一来,便可使其在违法时,有忌惮之心。”

    听完陛下的话,詹徽的心里隐约有些触动。

    和其他人所不同的是,詹徽是为酷吏,因为一些关系,并没有宗族朋党。

    像是举荐丹徒县知县刘秉元,那也是因为刘秉元此人,确实有才华在身。

    也正是因为这等缘由,所以朱元璋对其在忠诚上,一直都是相当信任。

    詹徽本身的涵养,是非常之高的,除了有一些刻薄,性格有些阴险之外,不失为一个好官。

    吏部尚书詹徽的父亲名字叫詹同,在元朝末年于陈友谅手下任职。

    后来陈友谅死了,朱元璋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因为那个时候非常缺乏人才,而詹同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朱元璋赏识他的文章才情,而他也可以很好的贯彻朱元璋一些思想,许多方面都让朱元璋非常称心,是以朱元璋对其一直很器重,很照顾。

    一直到老,朱元璋对他的照顾也没有减弱。

    父子两个人都是吏部尚书,犹如东汉末年袁家四世三公让人赞叹。

    其实在詹徽的身边,几乎十二个时辰,都有锦衣卫的监察。

    包括那些仆从,下人,婢女,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锦衣卫的暗子。

    甚至詹徽的某个侧室,说不定私下跟锦衣卫,也有一定的联络。

    主要是吏部尚书这个位置,手中的权力太重要了。

    历朝历代中,皇帝最为担忧的,就是官员之中的朋党勾结。

    而吏部尚书,是最容易造成这个情况的。

    中低层官员们的前途,几乎全部掌控在吏部手中,一旦吏部尚书有小心思,造成的影响,可谓是空气巨大。

    詹徽担任吏部尚书也有不少年头了,对于一些地方官员的情况,可谓是熟记于心。

    听到陛下说起太孙殿下的想法,詹徽心中不由拍案叫好。

    “臣闻陛下所言,实为根治贪污之良药。”

    “在臣这边,见过太多的学子,是如何一步步的,走上贪污的道路,太孙殿下的话,几乎是直指核心。”

    “只是这地方之上如何分权,还是要多多考虑清楚才是。”

    朱元璋点点头:“倒是目前已经有些眉目了,大孙所创办的治安司,便就是奔着这个方式去的。”

    “如今大孙正在巡查,正好也可以看看,现在这个法子到底有用无用。”

    “若是有治安司在的地方,贪污的现象大幅度的减少,那么便可以开始着手实行了。”

    “倘若即便是治安司介入,也未曾减少的话,那就得看看这贪污之源,到底是从何处由来。”

    “这样,你先去写个章程,也无须过高,先把县城的定下。”

    “把县城的一些官员手中的权力,重新来一个划分,详细的指定出来。”

    朱元璋交代着说道。

    他要尝试着对县城的官员,进行一个改革。

    看看假若一个知县的权力,被分化之后,是不是真的有遏制贪污的效果。

    况且这个改革出来后,完全可以在大批的县城先进行尝试。

    效果不错,则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