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朱英的应对

    第461章:朱英的应对 (第2/3页)

一场灾难。

    随着户部右侍郎傅友文,兵部右侍郎陈思道的上奏结束后,奉天殿就开始热闹起来。

    不断有官员上奏,或是赞成,或是反对。

    其中的焦点,都是围绕在战和不战之见开始分析其中的利弊。

    看到这一幕,朱英心中有些感叹。

    当皇帝,是真的不容易。

    就目前的双方论点来说,是完全看不到差距的,可谓是各有道理,很难说一方能够彻底压倒一方。

    而事情最后,进行最后决定的,自然就落到了皇帝的身上。

    哪怕是朱英,也不敢说到底哪方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像是有些历史上,才能比较平庸的皇帝,这个时候做出选择,谁又能知道对错呢。

    一些看似昏庸的决定后面,指不定也有着其当初的道理所在。

    朱元璋抬手,旁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立即朗声道:「肃静!」

    奉天殿的讨论声,便就此安静下来。

    朱元璋开口道:「大孙,关于这件事,你是如何想的。」

    朱英就知道,老爷子肯定要问到自己的身上来,也算是一种考验吧。

    朱英回道:「孙儿认为,打还是要打的。」

    朱元璋没有反驳和赞同,问道:「大孙,说说你的看法。」

    朱英点点头,分析道;「傅侍郎说的没错,关于麓川国,已然有多次反叛,显然暗藏不臣之心久矣,但凡有任何的机会,都会立即行叛乱之举。」

    「此番联合其余两国出兵,显然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筹谋已久。」

    「即便这次不打,往后的倘若我大明有任何机会,也会再次叛乱,由此看来,麓川王室,已然成为狼子野心之辈。」

    「所以孙儿认为该打,且不当是麓川,孟艮也不能放过。」

    听到这话,朝堂中一片哗然。

    即便是主站的傅友文都没有想到,太孙殿下不仅要打麓川国,还要打孟艮国。

    朱元璋也皱眉道:「同时征伐两国,这给西平候的压力就很大了,倘若不顺,便就有些麻烦了。」

    朱英作揖回道:「孟艮国度狭小,不过麓川两成疆域大小,麓川国主导此次犯我大明之事,更向其后阿瓦借兵。」

    「便是如此,也仅仅不过十万余兵,由此可见,麓川艮两国,如今国力并不旺盛。」

    「且这番西平候大破三国之兵,气势正弘,麓川孟艮国内,必然是一片混乱。」

    「红河自南而起,途径麓川,孟艮,澜沧,安南四国,如今安南境内,有我大明五万精锐,可前后呼应,牵制澜沧。」

    「孟艮小国,便就三万兵,足以直入其都,改天换地。麓川也无须十多万将士,便是有个八万军,趁此得胜之机,自当可势如破竹。」

    「西平候无须亲上,领九万兵回转云南,以稳境内。」

    「取下两国之后,废其王室,另立新王,我大明行军之钱粮,尽皆由两国负担,无须一次拿

    出,可分十年,二十年,每年缴纳。」

    「两国国内之兵,实行我大明卫所换班制,入云南操练,屯田,数年置换。」

    「亦可提拔云南土司大族青年才子,入两国任职文武官员,加以掌控,缓慢渗透。」

    「两国新立之王,则由我大明敕封,敕封之时,当来以京师觐见方可。」

    「以我京师之繁华,震慑其心,以我京师之军力,震慑其神,如此当可灭其不臣之心。」

    朱英的话说完,朝堂之上,一片宁静。

    这种新奇的方式,是当今大多数的官员,从未有想过的。

    在很多官员看来,对于化外之国,无非就是纳入大明,或者让其朝贡大明。

    但是太孙殿下的方式,截然不同。

    虽说没有纳入大明,但是从各方面,已经把其彻底架空,而后一系列的安排,更是会逐渐加强掌控。

    朱英的这种做法,便就是基于去军事化,而后加以教化为主。

    类似于殖民的手段,但又不完全相同。

    像是麓川,孟艮,包括澜沧,安南,目前还有着奴隶制的存在,和大明现在的情况,很是不同。

    朱英要做的,便是用大明如今更为先进的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