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洪武大典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638章:洪武大典 (第1/3页)

    「洪武大典?」

    朱元璋有些诧异的开口问道。

    在刚才聊完关于神话体系编纂的事情后,他突然听到大孙要以自己的年号为名,编纂一本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为一束,毋厌浩繁。

    编纂完成后的典籍,便叫作洪武大典。

    朱英点头道:「孙儿想要拿出一万万贯宝钞经费用作于此事。」

    「不仅仅是大明国内的学术知识,包括海外各国,也都纳入其中,孙儿将会传令此番下西洋的官员中,让他们也进行收集和辩证。」

    这是永乐大典来的灵感,但朱英可不想仅仅只是按照永乐大典的方式。

    这次要修建的洪武大典,并不会有完成的日子,而是会一直的编纂,不断的更新,累积全世界的知识纳入其中,打造出一本世界概念的百科全书来。

    朱元璋拍了拍大孙的肩膀,心里中很有感叹。

    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大孙为自己所做之事,命名洪武大典,是为他的名声。

    「这是个好事,倒也不必安排在咱的头上,咱的名声是怎样的,咱自己心里知晓,也无所谓了。」

    「有时候太顾忌这些,反倒是让自己束手束脚的,不若是放在大孙你的身上。」

    朱元璋很清楚,编纂大典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且还要把海外的知识都纳入进来。

    单单是大明国内,知识就已经如烟浩瀚,更别说海外了。

    其中翻译就是个很繁琐的问题。

    只是听着大孙的想法,就知道这本大典编纂出来之后,就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如果要来类比的话,已然是相当于泰山封禅了。

    当然,这个泰山封禅对比的是秦始皇,汉武帝这些,而不是宋真宗把泰山封禅拉低逼格后。

    且就本身的意义来说,大典更具有实际作用。

    在文化的传承之中,于信息并不发达的现在,很多典籍在出版之后的数量并不多的,有些甚至只有手抄的股本,并非是什么书都会大量的拓印。

    包括大明如今,因为经历元末乱世的缘故,导致大量的书籍损坏,遗失,许多珍贵的知识传承就此断绝,或是在断绝中。

    其中主要是经、史、子、集中,一些曾经博学大家的注释。

    而天文、地志、阴阳、医、卜这些,更是孤本传承,最是容易遗失。

    全部收录起来之后,首先就是这些知识更加容易传播了,甚至于可以分类之后大量拓印,让学习其中知识少走很多弯路。

    文化知识,才是文明发展的基石。

    只有强大的文明,才能够有更加长远的寿命。

    定下为洪武大典,则洪武之名必然传响千古,乃至于后世万代。

    这份荣誉,朱元璋更希望留给大孙。

    朱英语气坚定的说道:「爷爷不必这样,此书孙儿有生之年,会一直的编纂下去,则便就相当于孙儿的名讳也会记载到历史之中。」

    「这本就是现在洪武年间编纂的大典,自然是以洪武为名更为合适不过。」

    「此事爷爷就不要跟孙儿争了。」

    朱元璋没得办法,只能是听从大孙的安排。

    这件事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就进行了宣布,并且要刊登上邸报传告天下。

    在洪武大典这件事上,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编修人员。

    翰林院可算是有事情做了。

    历史上的永乐大典总编是解缙。

    现在的解缙已经是跟随朱允炆一起去到了占城。

    解缙去占城

    ,是黄子澄劝说去的,本身现在还有些好大喜功的解缙,自然想要更加放开的施展心中抱负。

    有了前面倭国的见证,解缙自然也想如同夏原吉那样。

    虽说去了还有黄子澄压在头上,但定然也是顶尖的官员。

    朱英其实也可以把解缙给召回来,跟历史上编纂永乐大典那样,不过仔细的想了想,还是觉得没啥必要。

    因为按照朱英的想法,对于这次的洪武大典要更加的精细。

    总编的事情,朱英是打算交给刘三吾。

    就现在的文人来说,不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