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

    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 (第2/3页)

    「我建议底层士兵如若无法升任军官的情况下,应该是在四十岁之前退役,这样不会对其后边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包括是总旗,百户,千户,茹尚书都要商议个年限出来,尤其是千户及以上,不能是有尸位素餐的情况发生。」

    「其次,关于士兵退役再就业的问题,一定要妥善安置,这方面地方官府应该予以配合,在吏员,衙役等方面的招收上,应该是以退役士兵优先选择。」

    「许多士兵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入了军队,现在贸然退役身无一技之长,又兼之武艺傍身,如若轻视则会引发地方混乱。」

    「但是,对于半辈子献身于军队的士兵,朝廷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茹瑺连忙回道:「臣明白,臣一定仔细安排。」

    朱英看了看其他几位尚书吩咐道:「关于退役士兵安置问题,不仅仅是兵部的责任,包括户部,工部,礼部,刑部,礼部,都要予以配合。」

    「不要小看这退役安置,这涉及到军队战力,士气,甚至关乎到战场之成败,只有我们把士兵们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其上阵杀敌之时,才敢于无畏效死。」

    六部尚书齐声回道:「臣等谨遵太孙令旨。」

    朱英接着说道:「最后兵部这里,还有关于今年征兵的问题。」

    「目前我大明有兵两百余万,虽说有军户制度,可自行生产,但在往后更要注重士兵个体素质,不能是什么牛鬼蛇神的都招收进来。」

    「往后征兵当注意,品行恶劣者坚决不收,尤其是犯过事者,哪怕是个人武艺再是优秀,军队也不能容下这等害群之马。」

    「往后我大明罪犯,只叛入劳役改造,不得有罪从军,关于这一条,当写进我大明军规之中,任何人不得违背。」

    在朱英之前,有充军的说法。

    犯了律法的,就丢到边疆充军。

    这样的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军队在百姓之中的印象,在许多百姓的眼里,军队里的士兵跟罪犯是差不多的概念,更是有良家子不从军的说法。

    其实这样的行为,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士兵本身的待遇很差,而军队里不管是贪腐还是欺凌的情况都非常严重。

    这也导致朝廷征兵困难,加上兵役强行征召,使得军队从来就没有在百姓里有好印象。

    目前大明经济上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朱英要做的就是把现在军队进行整合,尽力提高军队整体战斗力,并且以服从纪律为先。

    招收士兵的方向,更是要面向于就良家子。

    因为只有这样,军队才能更加听从命令,可以更好的掌控在皇权手中。

    「臣等谨遵太孙令旨。」

    这一番话说完,六部尚书皆是起身作揖。

    他们更加感受到太孙殿下要对军队进行整改的决心。

    而聪明人其实都能明白,按照这样的改革下去,往后大明军队的纪律性,战斗力,都将会节节攀升。

    其实朱英的改革,并不算神来之笔。

    许多聪明人,早就已经有这样的举措,甚至于历朝历代的名将里,只招收良家子的行为很是

    普遍正常。

    但是只有朱英,作为未来之皇帝,把这一条真正的写进到军法之中。

    也只有朱英,是要把全国的士兵都变成这样。

    当然,其实历朝历代也有皇帝有着同样的想法,只是他们只有想想的份,而不能像是朱英这样制定下来。

    毕竟在大明先前的朝代,话语权基本上都掌控在世家的手里,皇帝稳不稳,靠的不是百姓跟军队,而是世家的支持。

    能够达成这一点,也只有大明了。

    或者说只有现在的大明。

    如果不是朱元璋的时代,几乎不可能有这样的优渥条件,哪怕是朱棣都能难完成这样的改革。

    要是到了明中叶,朝野官员开始腐朽,就更加不用提了。

    可以说上千年来的皇权社会,只有在朱元璋目前的这个时间点,甚至要考虑到朱英对于大明经济的帮助,才能达成。

    任何其他皇权时代,这样的事情都只能是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