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大明官员体系变法

    第726章:大明官员体系变法 (第2/3页)

    现在的官,负责的政务内容太繁杂了,一来是权力太大,二来事务缠身,不是大才还真就很多事情都搞不好。

    事实证明,只要不是彻彻底底的文盲,其实在当官上面,不一定要太多的学问才能干好。

    只要心里是真正为百姓办事,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翰林院。

    这里曾经是天下文人最为向往的地方,可现在随着大明的繁荣,理因更加兴盛的翰林院,却显得有几分荒凉。

    “自从太孙介入朝堂之始,我翰林院越发不受重视,如今已然没有多少学士,再能由此而入仕途。”

    “谁说不是呢,吏部受到太孙变法,已不再从翰林请官,如今想要入仕,注重基层锻炼,我等已然年岁大矣,这身子骨,哪里还可下乡奔波。”

    “徒之奈何,诸位也就知足吧,至少在这翰林院中就任,朝廷可没少给俸禄,比先前倒是生活舒适了不少。”

    “唉,我等寒窗苦读数十载,又岂是为了这区区几口饱饭,心中抱负难以施展,每日不过修书撰史,实在是.唉。”

    “太孙变法,如今翰林院这养才储望之所,已然是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翰林院的大堂里,十多翰林聚在一起谈论,都感叹如今的失落。

    原先翰林院地位很高,哪怕是各部尚书见了,那也要客气三分。

    只因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

    除开修书撰史外,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诸多事宜,地位清贵,极其容易成为朝廷重臣。

    可如今,首先是吏部上。

    除开皇权钦点,现在的官员要按照新的规矩从基层干起。

    哪怕是今科状元,也要先行到地方锻炼,还非是主官,得从县丞开始干。

    有了政绩,且要满两年红线,才可由吏部考校,再次提拔。

    从翰林院直接过渡到朝廷重臣这个路子,现在已经是被锁死了。

    这也导致翰林院的地位不断下降。

    其中最关键的是建言献策。

    以前翰林院的学士们,完全可以就朝会上谈论议事,提出自己的政治谏言,只要得到陛下的认可,从官轻而易举。

    现在朝会都已经是三日一开,而太孙下放权力,诸多事宜由各部自行解决,只有无法解决之事,才放在朝廷议论。

    哪能有那般多解决不了之事,如今谁解决不了,就要承担责任,影响政绩升迁。

    一旦在朝会上提出,首先面对的就是陛下的训斥。

    别的不说,一个无能的名头就落了下来。

    至于弹劾,现在可不是张口一说就行了。

    瞎说可是要受诽谤之罪。

    弹劾的章程,是需要足够的证据,然后上交都察院审查,最后才能到陛下那里。

    “倘若不能入仕,难道对尔等来说,学问就没有半点用处了吗。”

    一道略带低沉的声音从外传入大堂之中。

    众人面色微怒,随即突然又转变回去。

    那熟悉的声音,让他们知道了来人是谁。

    随着脚步声的缓慢响起,一老者走了过来。

    “刘老。”

    “老师。”

    “三吾先生。”

    众人看见刘三吾,纷纷躬身作揖行礼。

    刘三吾冷哼一声,直接朝着中间的座位走过去。

    那里一直空着的,大堂虽有些拥挤,但却无人坐那里。

    坐下后,刘三吾训斥道:“千里当官只为财,你看看伱们一个个的,现在都变成了什么样子。”

    “翰林院是做学问的地方,倘若朝廷暂且没有安排,把你自己的学问做好,等到机会自然能更好的为国效力,为民操劳。”

    听着这番训斥,众人皆是低头惭愧。

    看着大家醒悟的样子,刘三吾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这才不急不慢的说道:“昨日太孙殿下召老夫去了坤宁宫,谈论了关于大明教育的问题。”

    “洪武三十一年科考,取消对秀才功名的限制,按照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