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先平高丽,再灭倭国

    第807章:先平高丽,再灭倭国 (第2/3页)

实际上是卫所兵为主,精锐只占据少数。

    所以朱元璋才会说让九州岛只守不攻,只要守住了没把九州岛全境都给交出去,那对于大明来说就是胜利。

    这个时候朱元璋都已经直接招呼朱英在高丽的安排了。

    实际上朱英是很有信心可以直接弄死李成桂,但过去了这么多年,曾经的暗子是否还忠诚,也是个问题。

    就现在这个局势,暂且来说对于倭国和高丽是有利的,除非大明放弃草原跟暹罗,天竺还有满者伯夷的征服,转而把兵力集中起来对付倭国。

    但朱元璋和朱英爷孙俩是什么人,就因为现在这样的情况去屈服,当然是不存在的。

    朱英入宫已经这么多年了,人心这个东西去赌完全没有意义。

    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安排就顺畅很多,只需要在高丽形成对峙的局面,对大明来说是最有利的。

    其实最急的并非是大明,反而是倭国和高丽。

    他们的时间很少,草原局势一旦定下,那么就是高丽和倭国覆灭之际。

    如果他们不能趁着这个时间段达成各自目的,那么所有一切都来不及了。

    ——

    高丽王都。开京城。

    “大王怎么可以受到倭人蛊惑,在这个时候突然冒出头来,倭人的要求分明是要拿我们作为对抗大明的先锋啊。”

    “蛰伏如此多年,心血一朝成空,如果大王愿意再隐忍两年,我等必将可以一举拿下全国,彻底将大明的势力给赶出去。”

    王宫里,李成桂麾下大臣苦口婆心的说道。

    就在数天前,李成桂已经是自立为王了。

    他在起兵的当天,就已经是将原高丽王室屠戮一空。

    不要小看任何一位开国皇帝,哪怕他是篡位来的。

    要知道李成桂创立的李氏王朝,哪怕是到了后世在一直在传承,哪怕只有名头没有实权。

    而在当年朱英把大部分的暗势力转为明势力交给姚广孝统帅的时候,李成桂就已经在反手布局了。

    曾经被朱英拉拢的高丽臣子,其中有一部分又被李成桂拉拢了回去,甚至出现了不少两头吃的双面细作。

    这样的变化跟朱英这些非属于高丽族也有很大关系,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可谓是同宗同源,而大明一系代表的是外来势力。

    至姚广孝离开,宁王朱权前去的时候,形成了一个权力交接的空挡期。

    李成桂就是靠着这个空档期暗中夺取了不少权力。

    然而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他把原高丽王室的支持者几乎全都给渗透了。

    这也导致李成桂起兵的时候,宁王朱权救援不过来。

    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变故出现,跟朱英的关系分不开。

    在早前,朱英只是一个走私商贩,利用一些历史大事件从而插入暗子提前布局。

    那个时候的朱英也是在西域,草原溜达,对于群英商会的掌控力很强。

    而高丽也是朱英的主要渗透目标。

    然而变化太大,走私商贩的朱英突然就成为了大明皇长孙,尤其是在册封太孙后,这格局和眼界都要随着发生变化。

    他再去把大量的心思放在高丽这么个小国之上,而忽略大明本身,那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说倭国的天然仇恨有更大的吸引,单单是大明这辽阔疆域,哪一处不比小小高丽更为重要。

    刚入手大明的朱英,那个时候大明宝钞都要崩盘了,各类制度看似完善,实则后患无穷。

    相比之下,改革大明才是最为重要的选择。

    这也让李成桂成功钻了空子。

    不过哪怕是知晓,朱英也依然会坚持这样的选择。

    因为现在来说,就算是李成桂夺取了高丽全境,也嚣张不了多久,一样能给打下来。

    区区弹丸之地,当真是挥手可灭。

    李成桂心里头也很清楚,但他看得更明白的是知晓自己已然没有了其他选择。

    如果不在这个时候联合倭国称王,以后就再也不可能有机会了。

    手段再多又如何,疆域实在是太小,浅水里养不出真龙。

    是以在这个时刻,面对大臣的质疑,李成桂呵斥道:“再蛰伏两年就不是两年的事情了,而是这辈子都只能蛰伏到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