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破局

    第三章:破局 (第2/3页)

,整个家里只有区区三十文钱。

    “陶大郎,你我也算是朋友了,既然你苦苦哀求让我写,那我便试试看吧,这可不是钱的事。”

    眼下虽被煞气所困,时而疼痛难忍,但是若无钱财,连治病寻医都不敢,陶大郎说医师无法治愈,但没说他们没有法子延长寿命。

    不过但凡古代中医,只要有这么一两副好方子,足以保证家族几代人富贵,从中就可以判断出,请一位医师出诊,究竟有多贵了。

    也不知县学山长那里有没有法子。

    说一千道一万,现在的自己,的确需要钱。

    哪怕是赚到钱以后去找郎中还是无法缓解身上煞气,那也能在临死之前好好潇洒一番,也算不枉来此间走这么一遭了。

    陶谦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笑道:“明白,那我就不打扰子渊了,还是老规矩,一手交稿,一手交钱。”

    孟川点了点头,目视他离去。

    随后,他也没有前去吃早食,而是想着要写点什么。

    写方与县闹鬼?

    要是真写下来,怎么对得起因为此事横死的那些人?这不就是在利用民众恐慌心理消费死者?只怕一旦落笔成稿卖出,会引来全县百姓的反感。

    “不写方与县闹鬼一事,那该写什么呢?”

    孟川既然已经答应了陶大郎,总不能言而无信。

    就当两难之时,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情,

    “陶谦倒是提醒我了,诗词歌赋没法抄,毕竟这个世界都有…但是可以抄志异杂文啊!”

    根据前身记忆得知,此界有《论语》、《中庸》、《史记》、《道德经》、《本草纲目》、《振之游记》等书籍。

    就连四大名著也有,只是在百姓眼中看来,这四本书采取的都是架空历史的写法,是虚构的故事,朝廷又极力反对这种写法,导致其传播力度不广。

    反正就是什么书都有,但不知为何,偏偏没有《山海经》与《聊斋志异》等主写诡异玄幻的文。

    甚至,此界有关志异类型的文,十分少见,市场极大!要不然,前身也不会去写志异文了。

    这岂不是让自己钻了一个空子?

    万一写聊斋志异火了,不仅能赚到钱,甚至还能因此成为儒修呢?

    毕竟成为儒修的第三个方法中,就有包含着著书立传。

    要是靠这个在体内完美凝聚出浩然正气,岂不是也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此界志异文不火的原因,估计就是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呈现在读者眼中,要是出现蒲松龄那样的大家,只怕百姓们会争先恐后的去看...”

    想到这里,孟川有些激动难耐。

    他连忙回到屋里,准备好纸墨笔砚。

    前世,自己作为一名网络小说作家,为了创造出颇为优质的作品回馈给读者,阅读过不少有关聊斋这种类型的书籍,至如今来说,也是记忆尤深,写下来完全不是问题!

    “如果要写聊斋志异,要先写哪一篇呢?”

    孟川有些疑虑。

    第一篇,肯定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博得陶大郎的欢心,更要迎合读者的口味,只有这样,作品才能传播开来,使自己有机会在极短时间内成为儒修,毕竟现在的自己,时日无多了。

    “有了!就写‘聂小倩’!只不过,不能全部按照原篇来写,不然晦涩难懂,百姓会失去兴趣了解。

    不如将此篇写成类似四大名著那样的通俗话本,再用写网文的技巧,把遇到鬼魅的桥段提前,将整体剧情做出修整,让开篇直接突出故事的危机性、诡异性,直接将读者吸引住!

    这样一来,即可以保证原篇的文学性,也能让没读过几年书、只能勉强识字的百姓认可。”

    孟川来了强烈兴致,开始落笔。

    之所以要写聂小倩,是因为在蒲松龄祖师爷、老前辈、老神仙所著的《聊斋志异》中,唯独此篇名气最大,这也得益于前世那些影视作品。

    原著结尾,宁采臣原配去世后,不仅与聂小倩成亲,甚至还有了子嗣,人鬼之恋在此界乃是禁忌,鬼生阳间子,又不符合逻辑。

    于是,孟川想将整体剧情都做出修改,使故事的发展更贴近前世倩女幽魂的影视作品,就连故事结尾他都想到了。

    就写聂小倩转世投胎,正值二八年华时,机缘巧合遇到了中年宁采臣,然而两个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日子。

    这是网文的常见写法,即使本不该大圆满的结尾,也会想办法圆满回来,这样做,有讨好读者的嫌疑,但是,孟川乐意。

    转眼间,他就已经写出了第一行文字:

    【宁采臣,江南道人士。性格慷慨而又豪爽,以行为端正而自重。常对人说:“生平从不寻花问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