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 北首岭遗址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十二篇 北首岭遗址 (第1/3页)

    北首岭遗址明媚的光焰烧着了漆黑的永夜让历史的画卷从愚昧的枷锁中挣脱了出来,文明的堡垒堆砌着幸福的砖瓦将虚构与真实混杂在了一起,所有的记忆犹如迸溅的花火看似短暂却留下了永恒的影子,当这些影子一点一点串联成斑斓的美梦通向未来时,苦难的岁月就会停止肆虐变成影子上的一颗颗钻石。

    郭思远走下公交车穿过马路进入了群建巷,行走在巷道里他闻到了树木的清香和花朵的芳香,葱郁的树木掩映着娇艳的花朵将腐臭的气息埋葬进了混沌里,他边走边看不一会儿便到了北首岭遗址的门口,在景区门口伫立着刻有北首岭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鲜红的字体夹杂着尘封的碎片让原始的光辉照亮了现代的繁华,在石碑的旁边伫立着一块巨大的宣传牌,简朴的屋舍依附着精美的陶器把智慧的源泉浇灌到了野蛮的各个角落,他观望了许久然后转过身进入了铁门,来到景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

    “北首岭博物馆”六个大字的矩形山石,在山石的上方伫立着一座陶塑人面像雕塑,小孩的嘴唇微微开启好像在述说着远古的安逸又好像在述说着远古的纷乱,走过陶塑人面像雕塑的山石他看见了墙角边的景观石,这块景观石上面书写着北首岭遗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走上前去抚摸着景观石似乎自己穿越到了过去成为了他们的一分子,在景观石的后面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竹林,修长的竹子一棵连着一棵遮蔽了日月的朗照也遮蔽了风雨的侵袭,离开景观石他走向了一块块高高低低的草坪,在绿油油的草坪上分布着考古区、制陶区、墓葬区以及屋舍区,他思忖了一会儿来到了发掘现场复原的考古区,只见一墩老师雕像搁置在土坑的上方正在指导着下面的工作人员,两墩考古人员雕像半蹲着身子正在清理文物上面的泥土,逼真的造型演绎着生活的细节使他想起了当年的发掘现场。

    1958年8月,宝鸡市文化局收到宝鸡龙泉中学历史教师李培基关于发掘北首岭遗址的建议信,宝鸡市文化局十分重视,于是即日起至1960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下,进行了第一阶段的五次发掘,发掘面积共4500平方米。

    1977年10月到1978年6月,进行了第二阶段的两次发掘,发掘面积227平方米,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地层关系得以进一步理清,西北大学等单位也参与了此次发掘。

    前后两个阶段累积发掘面积共计4727平方米,共发现房址32座,灰坑75个,烧陶窑4座,排水沟2道,灶坑2个,墓葬451座。

    发现陶器皿900余件,其他生活用具、生产用具、生产工具及装饰品等遗物共5000余件,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看完考古区他走到了制陶区,五六个人物雕像伫立在草坪上正在忙碌地制作着陶器,他们有的在揉泥有的在拉坯有的在修坯有的正晒坯有的在施釉还有的在烧窑,辛苦的劳作并没有使他们觉得劳累反而让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情趣,他凝望着制陶雕塑群仿佛历史的影像又在今天重新上演了一遍。

    在制作陶器的窑场共发现陶器166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