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钓鱼台

    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钓鱼台 (第2/3页)

目定神闲坐在垂钓亭内手持钓竿,他望着文王和姜太公的雕像好像穿越到了商纣的时代,残暴的纣王利用手中的权力杀戮群臣鱼肉百姓,而文王爱民如子得到了所有人的信任和拥护,渐渐地他想起了文王访贤的故事。相传当年周文王姬昌思贤若渴,私访贤臣,他听说姜子牙是个贤人,便派遣姬发去请,姬发来到了磻溪边,见姜子牙只有钓竿没有鱼钩,便走上前去搭话,只听见姜子牙口中念道:“钓钓钓,大的不到小的到。”姬发将此话告诉了文王,文王就亲自去请,姜子牙说要去西岐必须用车子拉着他去,于是文王让姜子牙坐在车上,然后自己亲自去拉,拉着拉着实在走不动了,文王恳求歇息一下,姜子牙说那就歇息一下,你拉车我数着,你总共走了八百步,我保你江山八百年,文王一听,说那我接着拉,颤颤巍巍又走了十来步,姜子牙说那就再保你几年,后来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建立了周朝,前后共有八百多年。他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一座石拱桥,在桥头的岩壁上篆刻着“钓鱼台”三个大字,而在不远的地方有一块跪石,相传是姜子牙当年垂钓的地方,跪石搁置在磻溪河中,并且上面还留有姜子牙的跪痕,他望着两道深深的跪痕似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自己,作为建筑工人不管风吹日晒他都要奔波在工地上,日复一日的劳作让他的背驼了脸黑了脚也肿了,然而生活本就是这样,虽然自己在流血在流汗但他终究收获了幸福,看着一家人围坐在身边说说笑笑他觉得自己已经心满意足,想着想着他想起了姜子牙垂钓的故事。姜子牙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听说文王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便决定投奔西岐,但他来到西岐后并没有毛遂自荐而是来到了磻溪河上,此后他每日垂钓于磻溪之上等待明君的到来,姜子牙钓法奇特,短竿长线,线系竹钩,不用饵料,钓竿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道:“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子牙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也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为了钓王与候。”后来,他果真钓到了周文王姬昌。离开姜子牙垂钓的跪石他走上坡道继续行走在景观路上,一阵又一阵流水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荷花瀑巨大的落差犹如开动的机器昼夜不息,继续朝前走可以看见河水中的璜石,璜石的正面镌刻着“孕璜遗璞”这四个大字,而在璜石的顶部丢弃着五颜六色的彩石,他停下脚步望着这块鬼斧神工般的巨石,一连串神奇的遐想将他带入了扑朔迷离的幻梦中。相传璜石是三千多年前姜子牙在磻溪隐居垂钓时从鱼肚子剖出来的一粒小石子,然后随手扔到了这里,没想到这粒小石子经姜子牙之手后,见风就长,一眨眼功夫便长成了一块巨石,这块巨石上大下小,似倒锥状屹立在溪水之中,而巨石上的四个大字是清朝乾隆年间宝鸡县令徐文博所书,徐文博把这块巨石比作未曾雕琢的含玉之石,于是人们便把这块巨石称为璜石。看完璜石走了一段路又有一条岔路向上延伸,走上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他来到了半坡的三清殿,在山门的外面有一只铁牛雕塑,铁牛雕塑的旁边放置着石凳和石桌,离开三清殿继续向上攀登,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武吉亭,武吉亭虽然不大但外型精美,斑斓的花纹映衬着祥云把灰暗的记忆推进了破碎的烟霭中,武吉亭的后面是一方庭院,在院落里养殖着鸡、鸭、狗、猫等动物,在院落的四周是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在麦田的后面是两三孔错落有致的崖洞,他望着大大小小的崖洞想起了武吉代薪奉母的故事。武吉本是樵夫,姜子牙钓于磻溪,两人初次相遇时武吉在磻溪河边认识了钓鱼的姜子牙,他看见姜子牙用直钩钓鱼便嘲讽姜子牙,姜子牙看武吉气息断曰:今日入城必打死人,武吉怒别,担柴入城,果然误触王相致死。文王画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