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篇 吴山森林公园

    第三十八篇 吴山森林公园 (第2/3页)

遗憾,我们错过了吴山的风景却收获了另一种平凡的风景。母亲对我和哥哥说明天我们再来一趟吴山,那一对老年夫妇说可能还有其他的路我们就应该去找,我相信我们最终会登上吴山的,是啊,我们可以选择再一次前往吴山,但人生没有彩排,走错了路无法回头,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不需要太多的名与利,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幸福。

    (二)

    周日我和父母以及哥哥再一次前往了吴山森林公园,一路上遇到了前去旅游的私家车和旅游归来的私家车,我们望着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闻到了阵阵的浓香,清澈的山泉泛着白光抚平了忧伤带来了明媚的星点,经过一个多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吴山的脚下,停车场上已经停着四五辆私家车,私家车的旁边可以看到七八个人正在那里交谈,我们走上前去向他们打听上山的路,他们说吴山景区现在已经暂停营业,要想进入景区就要翻越围墙才能上山,我们向他们告别后向售票厅旁边的围墙走去,翻过围墙果真看见了通向山顶的石阶,我们后悔昨天为什么不仔细找找其他的路,等我们都翻过围墙后便向山顶进发,今天天气有些阴冷,但我们的心却不觉得冷,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灯,再多的歧路也阻挡不了寻找正确道路的雄心,抬头向山顶望去,吴山的五座高峰犹如空中楼阁忽隐忽现,一种若即若离的迷幻感消减了惆怅让激情充斥在脑海,恍惚之间我想起了泰山,泰山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泰山因其气势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与泰山相比,吴山的名气似乎小了很多,但吴山自身并不缺少绝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吴山不争不抢不卑不亢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们踩着石阶一路向上攀登,细密的石阶一会儿偏向左一会儿偏向右在山间绕来绕去,而在石阶的两侧生长着叫不出名字的野生植物,这些野生植物上挂满了许愿的绸带,走了一段路程后我们来到了滴水观音雕像的前面,观音面带慈祥左手挽起兰花指右手紧握净水瓶,在观音雕像的前面是亮如明镜的观音池,而在几十米的悬崖上一道细小的瀑布从天而降落入了水池中,飞落的水珠犹如甘霖为土地带来了生机为人民带来了祥福,在观音雕像的右侧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山石,山石上分别刻写着“缘”、“福”等字体。

    我们离开滴水观音继续向上攀登,在路边随处可见供人休息的石桌石凳,我们绕过一座八角亭向高处走去,不一会儿便看到了悬崖上的洞真真人洞,真人洞系于志道修炼之所,洞中侧面岩壁凿有“洞真真人洞戊戌年上石”十个颜体大字,看完真人洞我们手扶护栏一点一点向前走去,穿过一天门眼前瞬间豁然开朗,山水相融、草长莺飞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我们抬头向高处望去,黑虎殿孤零零地伫立在山头,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崇黑虎又助武王以铁嘴神鹰破高继能的蜈蚣袋,力斩高继能,使周军获胜。走了没几步我们看到了一方祭台,在祭台的内侧有两个人工砌成的水池,因水质甘甜游人至此可以品尝,登上一座高台我们来到了吴岳老庙,在老庙前伫立着一块石碑,石碑记载了重修吴山老庙的详细过程,而在庭院中有一棵古栾树,树干粗壮有力但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华彩,我们走进吴岳老庙拜了拜然后继续前行,在草木丛生的山坳处我们看到了王婆洞,相传有一位王氏的仙姑在此洞修行,因积善积德最终羽化成仙,离开王婆洞我们依旧没有停止探险的脚步,在石阶的两侧是一棵棵茂盛的参天大树,满地的落叶犹如蝴蝶等待着重生的那一天,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路边的回心石,回心石是让游人选择前行还是回头的一个决断点,有的人迷恋山顶的美景因而继续出发有的人因困难重重因而会一蹶不振,我们没有气馁而是选择继续前行,望着长长的石阶我想起了太伯奔吴的故事。

    传说周太王古公亶父继承后稷、公刘的事业,率领部族从彬地迁居到渭河北岸岐山之南的平原地带,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为长子,仲雍为次子,季历为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伶俐,仪表堂堂,古公亶父从周人的长远发展考虑,想把王位传给三子季历,这是因为季历的妻子太妊是姜姓部落头人的女儿,联姻可以达到政治联合,深谋远虑的古公虽是如此打算,但又怕引起纷争,按当时的授权规定,长子太伯应顺理成章的继承王位,太伯看见父王忧心忡忡很快便知道了他的心事,当即和二弟仲雍商议后,就以给父王进山采药为由,奔到离岐山不远的吴山避居,季历在大哥、二哥毅然出走的情况下只好接受王位。后来古公去世,太伯、仲雍奔丧,季历定要将王位还给太伯,太伯自认无谋略之才便回避退让,相偕二弟再回吴山,季历不愿委屈大哥,追到吴山执手恭让王位,太伯无奈,只好与二弟带着族人南迁,在江苏无锡一带建立了吴国。

    不知不觉我们踏着石阶走到了灵官殿前,灵官殿坐落在一方土丘之上,古朴的砖瓦比不上现代砖瓦的大气但却透着一抹安定的韵味,王灵官三只眼睛耀大地,手执金鞭巡世界,为镇守山门的护法神。走下土丘我们扶着护栏向下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手扳崖,手扳崖陡峭无比只允许一只脚踩踏,而另一边则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离开手扳崖原本宽阔的石阶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凹凸不平的乱石小道,我们手扶护栏小心翼翼地继续前行,在石山的峭壁上镌刻着毛zedo

    g的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七个大字潇洒而飘逸,我们吃着零食喝着饮料走到了大贤峰的脚下,大贤峰峰左有四小峰,只有大贤峰凝峭插天,秀拔突起,我们边说边笑手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