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篇 法门寺文化景区

    第四十九篇 法门寺文化景区 (第2/3页)

不绝地走过来进行许愿,他看到他们有的是老年人,有的是中年人,有的是青年人,还有的是少年儿童,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它供奉着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合十舍利塔的造型为双手合十,双手合十表示了佛教的仪式特点、基本理念和人类追求和平的基本意愿,在双手合十造型的中间是一座唐塔,唐塔表明了历史和现代的圆满融合。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进入了合十舍利塔的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大殿的中间是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弥勒佛的背面是韦陀,再往里走看到的是化身佛殿,大殿的中间是化身佛释迦牟尼,两侧站立的是阿难佛和迦叶佛,化身佛释迦牟尼身前有一个舍利宝函,佛祖的真身舍利就存放在这个宝函之中。他参观完一层走上楼梯来到了二层的报身佛殿,这里供奉的是报身佛卢舍那,这尊佛像是全景区最高最大的一尊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室内坐佛,在报身佛的下方有四尊小佛像,分别为弥勒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古佛,三世佛象征着空间和时间的传承关系,佛法长久不衰,生生不息之意。他站在合十舍利塔前观望着宽阔的大道,大道与天空连成一线犹如光明与黑暗重叠在了一起,在真实与虚幻的映衬下佛光穿透层层迷雾终于找到了最理想的答案……

    法门寺寺院

    旅游博主贺一鸣进入法门寺山门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佛堂,这座佛堂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走过铜佛殿,他看到的是十三级舍利砖塔——真身宝塔,这座宝塔是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的样式修建的,虽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它依旧残存着一丝古典的神韵,真身宝塔的后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上方悬挂着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金字牌匾——大雄宝殿,殿门两侧刻有文怀沙先生撰写的对联: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离开大雄宝殿向前走他还看到了禅房、寮舍等建筑,继续走不知不觉他站在了千佛阁的面前,千佛阁中矗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如来佛塑像,千佛阁前是救生池,池子上架着一座小石桥,走过小石桥他看到的是卧佛殿,卧佛长2米,重5吨,是用缅甸国宝大型汉白玉雕刻而成,之后他还看到了祖堂,藏经楼和般若堂,漫步在法门寺寺院中,燃香的烟缕和阵阵花香混合在一起好像四季里的梅兰竹菊,它们的身上有一种韧劲就像人的骨子里有一种不屈的倔强,和尚们的诵经声和鸟儿的啼叫声连成一片让宁静涂抹上了欢乐的味道,那银白色的钱币浸泡在冷冷的池水中却总是浸染上了一层暖色,他收起相机看着匆匆的人影仿佛自己已经穿越了千年,在孤独与喧嚣之间希望一直在看不见的地方蔓延,人们留下了祈愿他留下了一个不甘平庸的自我,在他的印象中法门寺寺院不是一个局部而是一个整体,星星点点的光亮聚集成佛光照亮了昨天,指引了今天,开创了明天……

    真身宝塔

    旅游博主贺一鸣折返回去再次来到了真身宝塔,他站在真身宝塔下陷入了内心独白与自由联想中,我看见了一座木塔,木塔的顶端镶嵌着一颗明珠,二三个盗贼趁着夜色想爬上塔顶偷走明珠,他们上塔顶的声音惊动了熟睡中的僧侣,这些僧侣打着灯笼站在真身宝塔下劝他们不要犯下罪孽,那二三个盗贼从塔顶下来一个个跪在僧侣们的面前,他们为自己的偷盗行为深表忏悔,接着我看见木塔在一场大火中烧毁了,取代木塔的是一座砖塔,一块块青砖经历着风雨的侵蚀依旧坚不可摧,两只喜鹊停歇在塔顶给静寂的寺院带来了福音,僧侣们坐在念佛堂里诵读着佛经,我漫步在庭院中望着两只喜鹊,两只喜鹊飞下来落在了我的肩膀上,它们拉扯着我的衣裳向空中飞去,我感觉自己从地面飞升了起来,我飞啊飞,飞啊飞,飞过了河流和草地,飞过了山川与农舍,突然我听见一声巨响,砖塔在一场地震中轰然倒塌了,我掉转过身向砖塔飞去,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埋在了砖塔的废墟里。他听他的爷爷说过法门寺号称“关中塔庙之祖”,最早叫阿育王寺,寺内贮佛骨的四层木塔称为“阿育王寺舍利木塔”。元魏二年,北魏皇室首次开塔瞻礼舍利,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对该寺进行扩建,隋文帝开皇三年,阿育王寺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右内史李敏第二次开塔瞻礼,625年,唐高祖李渊将“成实道场”改名“法门寺”,而舍利塔先后被称为“无忧王寺真身宝塔”“大圣真身宝塔”“护国真身宝塔”。唐代200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次供养佛骨舍利,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骨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宋、金、元时期,宝塔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