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临机应变

    第161章 临机应变 (第2/3页)

宝的亲戚,也不是什么可疑分子,逐一点了点头,末了加了一句,“只要不是什么报馆来的就行。”

    “报馆?有记者来这里吗?”

    陈天华惊讶之余,连忙从衣兜里摸出几颗稀有的进口糖果,讨好地送给这些队员。

    记者这名词,在时下清末很陌生并不通用,这些保安队员自然也听不懂。

    时下大报馆,都有大量的特聘撰稿人投稿,但也有专职外勤,也就是新闻收集者。

    不过,这些人现在并不叫记者,叫报馆访事。

    只是眼下还没有新闻采访自由一说,走访是不受什么律法保护,想干,就有点偷偷摸摸的感觉。

    “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把镇上的一些情况,写成文字,还用那个摄人魂魄的妖魔机器,拍了些纸片带了出去,这下矿业总部的掌柜们不高兴了,让我们严查,只要带有笔墨纸砚,妖魔机之类的一律不准进。”

    哦,经这么一说,这下陈天华终于明白了。

    喔靠,还真有报馆记者进入了煤山镇。

    那个保安队员嘴里所说的妖魔机器,实际就是这年代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时下清末,闭关锁国的让人愚昧不堪,一台先进的照相机,一直不被许多保守官员和百姓接受,尤其是紫金城里,严禁带入。

    说是这玩意儿能摄人灵魂,照一下人就魂不附体。

    举国上下,除了少数的洋务派,唯新派人物,大家都认为照相就是妖术,畏之如虎,实在是啼笑皆非。

    但陈天华弄不明白,这又有哪家报馆昏头涨脑,派这些记者,带上照相机进煤山镇来干什么?

    难道就是想报道煤山镇里,那些居民或矿工的日常?

    这里没什么好报道的,就算报道揭开这里的阴暗面,什么奴役百姓,草菅人命,吃喝嫖赌抽。

    这种新闻报导,恐怕是既没人管也没人感兴趣。

    因为,这么现象在大清国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但让耀金矿业的高层老板们不高兴,恐怕不光是这些报道,应该还有些不为人知的东西给揭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