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的故事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手表的故事 (第1/2页)

    我每次到商店里卖手表的地方去看看的时候,就替他们犯愁:这么多手表怎么天天不见少呢?

    如今都以不戴手表为时髦了,谁还买这玩意儿啊!再仔细地想一下的时候,就觉得这里面的意义还不小:曾几何时,手表还是人们向往的

    “三大件”之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什么的;如今好多东西都提价了,手表的价格非但没提还大幅度地降了,却仍然卖不动,说明我国的手表制造业进步得不慢。

    我第一次买手表是1971年底刚刚提干的时候,那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

    部队的干部一提就是二十三级,工资五十四元整。这在当时是个不算小的数字,除了找老乡撮一顿儿之外,就开始思谋着买个手表。

    那时我们部队有句顺口溜,叫

    “四个兜儿、戴手表,尔后才能把对象找”,可见手表的意义有多重大。

    在那几个月里,我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去商店卖手表的柜台前转两圈儿,却发现光有卖表链的,没有卖手表的。

    我随即花两块七先买了根表链搁抽屉里放着,这叫

    “先备鞍后买马”。那根表链挺好玩儿,你仔细研究一下的时候就发现那是一根钢丝儿盘成的,外表很光滑,还有弹性,你套到手腕儿上,它很轻柔地就箍住了,感觉特别好。

    我之所以买那种表链也是受我崇拜的一位首长的影响,他戴的就是那种表链,他撸起袖子看表的姿势也很文雅,看上去特别有学问。

    噢,我前边说光有卖表链的没有卖手表的不对了,是没有卖好一点的手表的。

    当时手表是有,可全是九钻半钢的,一块三十四至三十六元不等。牌子有泰山、灯塔、钟山、铁锚什么的。

    那玩意儿戴上去心理上不踏实、信不过;重要的是戴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