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的故事

    手表的故事 (第2/2页)

个掉价,没有哪个层次高一点的姑娘喜欢一个戴铁锚牌手表的人,你糊弄一个不识字不会看表的农村姑娘嘛还差不多。

    当时时兴的是全钢十七钻的

    “上海”和

    “海鸥”牌。可这两种牌子的东西是多么难买。你光有人民币还不行,还得有票。

    有时你即使搞到了票也不一定有货。这中间我也曾托一个上海籍的战士帮我弄张手表票,可那家伙要我帮他入党,遂拉倒了。

    后来还是一个北京籍的战士帮我搞到了一张,我才把手表来戴上。当然就是用的那根已经买了三个多月的表链。

    我这人干任何事情往往看重的是它的意义,而忽略了它的本身。第一次戴上了手表这件事,竟让我感慨万端,我又作顺口溜及三句半各一首:手表啊手表,你是多么难搞!

    祖祖辈辈没戴过,终于让我戴上了。戴上了手表,意义不小,增强时间观念,好。

    一时兴改革开放,让人首先感到变化大的就是这个手表的问题,人们再也不为买手表犯愁了。

    从前我们出差最关照的就是那个手表,如今连小偷都懒得偷那个了,特别是那个电子表,十块钱能买三只,幼儿园的孩子几乎都戴着。

    我家三口人,就有机械及石英手表七块(其中有四块已坏)、康巴丝两只,这在过去确实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说如今以不戴手表为时髦了,是因为你戴了也没用,哪里没有各种各样的表?

    作为一种装饰和货币储存的方式呢,则有了另外的形式,比方金戒指、手镯或项链什么的。

    以一个外行人的眼光看来,今后手表制造业的难题不少。但作为一个消费者,则又觉得这可能不是件坏事情,如果所有的消费或装饰品都这么饱和得让人不耐烦,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