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团练】

    239【团练】 (第2/3页)

文有些好奇,扫了一眼,却是抄来的朝廷邸报。

    今年元宵节都没休息,正月十四整出一个文件,崇祯接受工部给事中傅元初的建议,下令在福建开海征收关税来助饷。

    张秉文摇头叹息:“唉,大明根基已坏,即便开海,也收不上来几个税的。”

    赵瀚又递出一份情报,也是正月份的,南京裁撤冗员八十九人。

    “看来朝廷是真没钱了,居然开始裁撤官员,”张秉文好笑道,“可惜掣肘太多,真要裁剪冗员,南京至少能裁三百人。而且,怎不多裁几个侍郎?官职最高者只是几个主事。”

    赵瀚起身说:“你去秘书院做事吧。”

    张秉文这种人来投,自然不可能真当小吏,但更不可能为他坏了规矩。因此,弄到秘书院是最好的,积累两年资历,再外放出去做佐贰官,很快就能镀金升上来。

    赵瀚已经外放了四个秘书出去,费瑜被外放县丞,等在湘南、广东扩张,费瑜就能升调去做知县。

    张秉文把妻妾安顿好,又派人回桐城,去接自己的几个儿女。

    把交接手续办完,张秉文去秘书院上班,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

    就是那位要绝食的广信知府解立敬,赵瀚也懒得劝说,让此人自己去农村看看,然后便招进秘书院做普通秘书。

    两人只差一岁,秘书院就他们年龄最大,不用问都知道对方是啥情况。

    互相抱拳,各自办事。

    庞春来悄悄找到赵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说:“瀚哥儿,你是不是该再纳一个姬妾了?”

    “不急。”赵瀚说道。

    “还是该早早纳妾,”庞春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诸多官员,便是百姓,都希望你能纳妾。”

    赵瀚叹息:“等今年的仗打完再说。”

    官员着急的原因,无非是怕赵瀚子嗣不兴。

    费如兰虽然生下个儿子,但此后就一直没动静。去年冬天,铳儿感冒发烧,把庞春来、李邦华等人都急坏了。

    只一个儿子,以古代的医疗水平,真的是非常不保险。

    必须生多些,而且要尽早生。

    柴荣的儿子,要是有二十岁,他赵匡胤敢黄袍加身?

    赵瀚年富力强不假,但麾下官员害怕万一啊。

    对于赵瀚来说,生儿子已经成了政治任务,他只能从善如流,当晚回家跟费如兰好生折腾。

    今年情况不错,秧苗插下之后,普遍只有些小旱,只旱了不到一个月便下雨。

    唯有最北边的九江府、南康府,抗旱工作比较严峻,两府诸县都已经忙碌起来。

    顺便一提,为了办事方便,南昌府下辖西北四县,全部划归南康府管辖。

    因为从南康府城出发,经修水可至武宁、宁州,经双溪可至靖安,经冯水可至奉新。反正从府城出发,坐船就能抵达,交通非常便利。

    如果四县还是归属南昌,今后上交的赋税,必须先运去南康府,再坐船运去南昌府。府衙官员下乡办事,也必须去绕一圈,徒耗人力物力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