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一席之地

    第127章 一席之地 (第2/3页)

认同文朝,或许百十年后,生蛮、熟蛮都是文朝一统。”

    贾绍民在听杨继业所说,等他说了后,长长地思考,之后,才感叹地说,“杨咏石心怀天下,能够将生民于心,此乃大善。”

    “县尊大人,小子所想,也是看寨里老者一生牵挂,心向文朝。”杨继业说,“该如何推进,还得听县尊大人指教。”

    贾绍民摆摆手,又是一声感叹,“继业所见,也是荆蛮楚地不少先贤所见。不过,生蛮之人对文朝,由来已久,即便办学堂,开科举,生蛮也未必心向圣朝。奈之何?”

    “大人,孔圣有云:有教无类。生蛮为何排斥圣朝圣教?不外乎彼邦诸人文德不彰、圣学不传,所见所闻,皆是琐碎杂务,便没有开化、没有见识、没有开智。

    如若对生蛮做蒙学,即便不科考,也能够逐渐感化生蛮各支,循序渐进,十年或百年后,荆蛮楚地便成为圣朝一州一府。

    县尊大人,对地方推动圣学,是大人之得泽;生蛮开蒙,那更是书之于史册,开万古之先路;若是大人之手做起来,史册之上,必然有大人一席。

    至于具体怎么做这件事,学生是这样想的:县尊大人只要答应推动此事,都蛮寨开办一学堂,然后,请两三位年龄大的老秀才去授课、开蒙,自然就能够做起来;至于府里、省里、乃至朝堂,只要他们得知生蛮乐意接受文教,难道还会吝啬对生蛮的德行?

    大人一纸华章,阐明其理,定能说服朝堂的支持。至于科考之事,即便所有生蛮学子总和起来,又有几个?在科考上,生蛮学子又如何与文朝学子一较长短?

    如若我朝学子本就占尽先机,依然认负,如此学子也不可能为国栋梁。县尊大人,您说是不是?”

    贾绍民最初没将这个事情当回事,也明白,自己留在荆蛮楚地时间不多,想做什么也是不可逆。但听杨继业说了,这个事情,确实创了先例。真的因此对生蛮的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