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麻烦上门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464章 麻烦上门 (第1/3页)

    施粥三天,杨家粥场的规模在逐渐扩大。

    这样的扩大除了为更多人施粥,还体现在杨家粥场队伍的扩大。第一天快天黑的时候,除了白素梅之外,另有两个中年女人也来问明情况,然后加入粥场。

    第二天,中老年的男子招收了五个,女人则是六人。这些人,暂时交给白素梅协助左继祖进行管理。随后,文莱问情况的人更多,但在掌控招人的环节,左继祖就有了些选择,然后到第三天,增加到十五人便暂时不招人手。

    粥场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宽,过来领粥的人也在增多。第三天将粥放完,便要准备下一天的物料。白素梅将人手进行分工,两人去几里外砍柴、草;两人担水,而女人们则在洗刷,将彻底清扫干净。

    有了人手,杨继业等人自然不会亲自操办粥场的具体事务。带着杨猛等人在宁城外走动,也是要看看这边的情况。相比于杭城刘裕等十几家办粥场,这里的粥场明显规模偏小,给人一种应付局面的感觉。

    对于大家大族而言,富足之余,自然要养望。最令人看重和传扬的,就是仁、德和慈善为怀。这种灾情之下,如果没将自家的米粮拿出来施舍、办粥场,外人固然不能强令他们,但势必会为地方民众议论。

    为富不仁的臭名,谁都担不起,这个名会将一族人都压垮。所以,遇上天灾祸人的生活,很多富户、大族就设立粥场,但也有不少人只做一个样子。

    在宁城的两三天,杨继业就有这样的感觉。

    这种情况或者是不舍得,太小气,或者是另有所图。等米粮匮乏时,价格飙升,再把积存的陈粮拿出来售卖,自然可捞得巨额钱财。

    下午申时,杨家粥场的人基本做完了手头事务,白素梅在盘算一天的工作情况,也将一些不足点和新的要求跟留在粥场的人说。

    这时候,突然有六七个人走进粥场,其中一个对着一根立柱就是一脚,粥棚虽没有完全倒塌,但那根立柱所在范围的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