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藏派佛像渊源长

    439.藏派佛像渊源长 (第2/3页)

福啊,就看自己孙女这样,哎,完了啊!

    不过,年轻人的事儿就是年轻人的事儿!

    “各位,听说大家现在都是天心医药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了,恭喜大家”!许乐笑呵呵的说着,“我这几天一直都在看藏之语的大藏经,正好要跟我这个徒弟学习一下佛派造像呢,你们也听听,有一些帮助兴许”!

    许乐刚说完,小良就回来了,带着赵金环,还有方志平和宋玉燕,国成回家了,大过年的他得回去啊!

    大家打着招呼,互相问候着过年好,就听起桑杰讲造像的事情!

    “公元七世纪,佛派传入华夏藏土区,藏土区的佛派艺术,是藏土区本土艺术对梵象、汉族佛派艺术的吸收和融合,在其形成之早期还吸收了尼迫尔、克什米尔、吉尔吉特等艺术风格。一千多年宗务与艺术的历炼,终于在世界屋脊形成了独具雪域高原特色为世界瞩目的藏之佛派造像艺术。

    汉传佛像追求佛像造型完美理想化,形象汉化。佛像庄严肃穆,服饰完整,清纯端庄,神态安详。面相丰满而圆润,庄严典雅,衣裾自然流畅而优美。

    藏之佛像与汉族佛像有着很大区别,藏之佛像分为七个类型,即:祖师系、佛系、菩萨系、佛母系、罗汉系、护法神系和财宝天王系。藏之佛像中也有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等,但形象和汉传佛像体系不完全相同。

    藏之佛像造型丰富奇特,佛像风格追求个性、灵异、神秘,衣冠品种繁多,风格各异。有慈眉善目、面貌安详的显派像;凶神恶煞、多首多臂的密派像;妩媚动人的度母像;佛像的形象千奇百怪,有“静相”和“猛相”之分。猛相表情凶恶,面目狰狞,多手多足,牛头马面,手持法器和武器五花八门。表现了向魔障和异教徒进攻时的形象。

    藏之佛像中度母,传说是观世音菩萨为救度众生而用泪水化现出来的,白度母和绿度母最受人们崇奉,相传吐蕃王松赞的尼泊尔妻子赤尊公主是度母的化身,能助人解脱狮难、象难、火难、牢狱、贼难、非人难等,所以又称为“救八难度母”。吐蕃王松赞迎娶的大唐妻子文成公主,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额心,手心,脚心各有一眼,故又称七眼佛母。

    有元一代藏之佛派及其宗务艺术得以迅速地向内地广为传播。明、清时期更遍布华夏大地,存有相当数量的藏之佛派艺术品,是藏地历代高僧大德、众多艺僧、民间艺人亲自参与,凭借全民信教那种与生俱来的虔诚和才智,奇迹般地留给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有元一代铜镀金藏式造像,明显汉化,是有元一代藏佛造像风格。其束腰、简衣纹、高肉髻、半月形束腰莲座等都是藏式造像的明显特征。汉化尤为明显的地方是造像的面部和衣纹表现手法。皆面相宽平,不象尼式造像面颊尖削;双目平直,双眉如弯月,也不象尼式造像眉眼上挑;眼窝不深,鼻不出钩。汉化出现了一些写实衣纹,腿部衣纹较多。尼迫尔惯用萨尔纳特式,衣纹非常简洁。

    有明一代吸取有元一代独崇藏之佛派萨派的教训,采取“众封多建”的民族宗务政策。佛像作为重要的宗务礼品,藏之佛派造像艺术也随之在京都得以传播和发展。

    永乐、宣德造像的风格非常独特:躯体浑厚,造型敦实,体态优美大方,面相宽平,双目平直。衣纹写实手法,有较强质感。佛像头饰螺发,身着袒右肩袈裟,菩萨戴发冠和梳发髻,上身饰网状的璎珞,下身着长裙。胎体厚重,表面都镀金,金质纯厚,亮丽悦目。莲座处都有封藏。在永乐、宣德宫廷造像上分别刻有“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铭款,一般刻在莲花座台面的正前方。造像的署款都是从左至右的顺读形式,而不是当时汉地传统的自右至左的倒书格式。

    有清一代继续崇重藏之佛派,藏之佛派在京都的传播和影响依然很盛。同元明两代一样,有清一代京都的藏之佛派也主要为帝王和皇室成员崇重和信奉。在有清一代诸帝中,康熙和乾隆两位对藏之佛派的重视尤为突出,康熙帝亲自册封了一世张嘉国之师、一世哲尊布朱古和五世布拉玛让秀,率先在宫廷创设中正殿念经处,兴建了玛哈噶喇庙、永慕寺、资福院等多座让秀庙等。

    康熙造像造型工艺精细,药师佛像是现知最早的康熙造像,身着袒右肩袈裟,衣服上刻满各种精细的植物纹饰,跏趺坐姿,双手结印,造型挺拔,结构匀称,是康熙佛装造像的典型代表,其袈裟纹饰就体现了康熙造像工艺精细的特点。

    京都故院珍藏的四臂观音菩萨像,是康熙菩萨装造像的代表,菩萨身上的装饰,如头冠、宝缯、耳环、璎珞和各种钏饰,手法细腻,工艺十分精细,一丝不苟。头冠采用镂空技法雕出,显得玲珑剔透、精美无比。

    比起康熙造像,乾隆造像艺术水平要逊色一些,造型姿势更加僵板,工艺也不如康熙造像精细,虽然整体看上去造型大方、结构匀称、躯体光洁、用材讲究,但缺乏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