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中国”到底在哪

    445.“中国”到底在哪 (第2/3页)

    因此国维先生颇为乐观地推论道:“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由此推断《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文献中关于夏王朝的记载也应属史实,进而相信夏王朝的存在,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基本共识。关于夏文化探索和夏商王朝分界问题的讨论成为考古学界备受关注的议题。殷墟之前的有商一代前期、有夏一代甚至再往前的“五帝”时代,都属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这是七零多年前著名的古史学家九日先生的论断,到现在仍没有被突破。

    许乐不禁对自己在殷墟的发现有点小窃喜,但是还得等等到底能发现是哪个阶段的才好说!

    许乐并不想讨论各地的遗址,他更想说明的是“中国”的来源,上古时期曾有众多相互独立的国家并存。而顾名思义,在“国”前冠以“中”字,“中国”也就有了“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的意蕴。这同时也说明“中国”已并非初始阶段的国家,显然,它一定是一个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具有排他性的核心。因而,也就不能说最初有多个“中国”,作为发达、复杂的正反三台实体的“中国”也是不能无限制地上溯的。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提法,应是着眼于长期的文化传统和大范围的文化认同,与用国家定义文明的认识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点许乐必须要明确的提出来,认识都可以说是六千年,但是必须要明确与国家定义文明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在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而在传世文献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成书的《尚书》和《诗经》等书中。“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华夏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民国时代”,是它的简称;现在也是新华夏的简称。其中,最接近“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文化“磁场”。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中原”。

    那么,后世“中国”的雏形,或者说“最早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时候崛起于世的呢?

    许乐开始论述起龙山时代的年代范围以及和大夏、大商的时间重合,在这个阶段,应该说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已经具有了王朝气象的一个地方!

    首先是精神图腾的共主,他从五九年九日先生开始的夏墟探查开始说起,到了现在差不多得有一二百万平米的面积了,包括建筑群落的规格、格局的制定,尤其是绿松石龙得到了所有大族的认可,成为了各个脉络的共同遵守的东西!

    然后就是青铜器的发现,在二里头是出土了青铜钺,华夏从彩陶再到黑陶,然后到玉石,最后到了青铜文明时代,这是不断进化的过程;

    第三是礼仪的出现,酒器的分类等等都说明了礼的出现,那就说明了文明已经开化并且得到了尊卑长幼的共识!

    最后,许乐基于地理位置,中原范畴,酒器礼制、文明礼仪,青铜武器、在祀在戎,文化图腾,石陶玉金,最后明确最早的华夏“中国”词语特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