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飞机上讲述萨满

    521.飞机上讲述萨满 (第2/3页)

一“地轴”理论,张光亮认为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的外方内圆、中部空透的柱形玉琮也是萨满宇宙观中地轴的象征。如其所言:“琮的方、圆表示地和天,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在许多琮上有动物图像,表示巫师通过天地柱在动物的协助下沟通天地。因此,可以说琮是华夏古代宇宙观与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

    伊利亚德、坎贝尔和佛尔斯特均强调骷髅体验在萨满宇宙观中的重要性。民族学资料证明,萨满在进入出神状态时经常会有身体缩减为骨架状态的体验。根据这一理论线索,张光亮认为,甘肃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以及甘肃大地湾地画中出现的骷髅美术形象应是萨满宇宙观中骨架式美术的体现。

    随后,师叔开始讲到佛尔斯特的“亚美萨满教模式”。佛尔斯特认为,美洲大陆普遍存在的萨满教文化来自古代亚洲,可以称作是古代亚洲旧石器至中石器时代宗教的“活化石”。亚洲与美洲文明存在着一个以萨满教和采集—狩猎经济为特征的古意识形态的底层。由于亚洲和美洲的萨满教形态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具体特征上都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佛尔斯特将这一文化现象定义为“亚美萨满教”模式,并总结出八大特征。师叔自己在《连续与破裂: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及《华夏古代文明的环太平洋的底层》等论文中均完整引用了佛氏这一意识形态模式的八大特征:

    巫教的宇宙是魔术的宇宙,自然环境与超自然环境中的诸现象是魔术性转化的结果,而不像耶教传统那样是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事实上,转化乃是巫教象征系统的基本原则。

    宇宙一般都是分层或重叠的,以上、中、下三层世界为主要区分。

    在巫教的思想界中也是不言自明的是人类与动物是在质量上相对等的,而且用贺伯特·斯宾登的话来说就是“人类绝不是创造世界的主人而一向是靠天吃饭的”。各种动物和植物都有它们超自然的“主人”或“亲母”,常以本类中大型个体的一些形象出现,照顾它的属民的福利。

    与人兽质量相等概念密切关系的是人与动物转形的概念,即人与动物能化身为彼此的形式这种原始的动力。人类动物之相等又表示为亲昵动物伙伴和动物陪同;同时巫师经常有动物神的助手。巫师和由巫师所带头的祭仪中其他的参与者还以佩戴这些动物的皮、面具和其他的特征来象征向他们的动物对手的转化。

    环境中的所有现象都由一种生命力或灵魂赋予生气,因此在巫师的宇宙里面没有我们的“无生物”。

    人类和动物的灵魂或其根本的生命力一般居住在骨骼里面,尤其是头骨里面,人类和动物都是自他们的骨骼再生。与这些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巫师的骨骼化,即巫师从他的骨骼状态进入神智昏迷的出师仪式中的死亡与再生,有时用绝食到骨瘦如柴的状况来演出,而且常在巫师的法器上和他的艺术里面作象征性的表现。

    灵魂可以与身体分开并能在大地上面或到其他世界中去旅行,也可能给敌对的精灵或黑巫师所掳,要由巫师取回。灵魂的丧失是疾病的一个普通的原因,另一个普通的原因是外物自一个敌对的环境向身体侵入。实际上多数的疾病都源于魔术,而它们的诊断与治疗乃是巫师的专长。

    最后我们还有幻觉迷魂这种现象,常常是由引生幻象的植物引进来的,但这不是普遍的情形。

    师叔说道,他从八一年开始就研究这块内容,系统论述华夏新石器及青铜时代的萨满教现象,旨在论证佛尔斯特的“亚美萨满教”模式适用于对华夏古代的象征与信仰体系结构的考察。他认为,甘肃大地湾地画与半山类型彩陶上表达的骨骼式母题,良渚文化带兽面与鸟纹的玉琮,青海柳湾墓地出土的似为吐纳气息的双性别彩陶人像,豫州濮阳的龙、虎、鹿蚌塑,商代甲骨文中有关崇拜四土、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