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软文明理论成型
544.软文明理论成型 (第2/3页)
入梦中交之合后所生,这使梅林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坎比翁,并拥有超越一般凡人的智慧和力量。”
许乐一愣,这不就是殷商、大周祖先的故事吗,怎么到了五六世纪这边还有这些东西呢?
许乐不禁想到了一个词语,Asamogen!
随后听亚瑟继续说着,“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合理,我不太清楚,有人说,后一种说法基本上就是传说,罗马行政官之子的身份比较靠谱。这种说法,也与亚瑟王的身世传说不谋而合。亚瑟如果是罗马不列颠行省的雇佣兵统领,梅林身为罗马行政官之子,双方之间一定会存在交集。唯一的争议是,亚瑟与梅林的年龄差距。大部分传说中,梅林是三朝元老,从亚瑟的祖父尤瑟时代,就跟随尤瑟南征北战。而如果传说可靠的话,梅林就是亚瑟的祖父辈,这样一来,双方合作的可能就几乎不存在。
不过,亚瑟和梅林确实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他们是一对真正的强有力的组合”
许乐想着梅林和亚瑟,不禁想到了姜子牙和周文王、周武王,这不也是典型的爷孙组合吗?
许乐看了看亚瑟说着说着好像是睡着了,他就没再问什么了,开始写东西!
软实力、软力量这两个名字都可以,但是许乐还是软实力更好,文明与文化的软实力,也和软力论比较贴近,确实如亚瑟所说,不仅仅是可以对过去进行分析,还可以对当今进行分析!
许乐改了一个标题,主标题修正为《历史与现实发展的软实力理论研究》,副标题是《以‘闪点论’与‘软力论’为核心的软实力理论在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与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随后,许乐接着昨天的定义开始写了起来,又直接给出了软实力的定义,他想到了霉梨国看到的软微公司,由此写到,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的经济、兵事、科技实力等,是指在各种关系中,除经济及兵事外的第三方面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及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
闪点理论和软力论在人类学、历史学和考古学中,乃至于在未来的现实社会通过软实力理论均可以有效的进行应用!
他首先开始论述华夏国内对于尧帝到底是哪里的问题进行展开,不知什么时候,他老人家也成了各地争夺的对象。从晋州临汾尧都区和长治长子县的争论未定,齐鲁的菏泽、定陶、曲阜,冀州的顺平、唐县,钱塘的兰溪,湘南的桃源、常德,宁苏的高邮、宝应、金湖等地都加入了这场争论。
不能理解的是有很多地方原本没有尧帝的印象,就因为当地一个专家写了一篇论文,甚至更为可笑的原因就开始挖掘尧帝文化了。并且有些地方解释文献的意思甚至是相反、对立的结论。
尧帝出生的地方只能是一个,这样的人物走动走动应该不至一个地方,留下点什么遗迹也是有的,但随便就冠以尧帝故里,就让人觉得这不是文化了。
软力论把华夏历史划分为体力、智力、软力三个阶段,尧帝所处的时代已经进入智力时代,智力时代的标志就是劳动工具的出现以及生存知识的积淀和传播,人与利益对象之间有了第三媒介,人不再直接面对自然和利益对象。
这就给我们提供一个方向和思路,尧帝时代使用了劳动工具,具体一点就是学术上毫无争议的制陶工具。延伸一点还有制陶的系列遗迹。一个地方是不是尧帝出生、生活的地方,看是不是能出土一些制陶场地和工具,在大点说,至少地表应该有制陶的土壤条件,在一个大范围还要考虑有很好的人类生存的条件。
尧帝时代,历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新炻器时代后期,属仰韶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时代。没有这个时代的考古依据,最好不要因为附近有和尧帝有关的文化名称就浅薄的吆喝,万一那地方在尧帝时代压根就没有人类生活甚至是一片沼泽地呢?
软力论把每个人定义为软力机体,在软力机体中,软力围由软力核所蕴涵的能量决定,而软力核的能量由所属的个体的能力决定。能力越大,软力核的能量就越大,他所辐射的软力半径就越大。
这就告诉我们,尧帝的个人能力之大,以及他的人格魅力综合出来的软力核能量很大,他的影响随着他的生活活动以及政绩所带来辐射半径也必然很大。所以,后人纪念的地域必然很广,但主要在出生和生活、建都的地方产生一个明显的文化圈子。越接近他的本原地,密度越大,文化越多,越远越稀薄、孤立,所以,一个孤立的文化点,不足以证明他长期稳定的活动区域,因为他有可能是出国访问,也有可能是几次“南之巡”带来的纪念地。
他出生和建都的地方一定有一大片范围弥布着他的文化影子,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系统,这个文化圈子是尧帝故里的重要特征。
《软力论》在软力能量上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什么在地下建筑挖掘中能够很容易根据建制来推定是君王人物的墓葬?在地上建筑根据规模一定是帝王所居?秦始皇陵、故院给了我们直观的答案。所以,尧帝出生的地方未必有大的建筑体,但他建都的地方一定有一个宏大的建筑群。庙底沟发现的黄帝在铸鼎原所住的房屋仅柱子就有六十四桩。那么要想证明何地是尧都,类似这样的建筑物是最有力的依据。
软力论还告诉我们,软力机体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某些暂时的利益构成软力复合体,简明的说是一种联系的关系。任何一个人类个体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他必然和其他人发生关系,在古代没有电话,发生关系的前提是越近越合理,面对面才更有可能,这就决定了一定的地域范围有利于这种联系的存在条件。
先说尧帝的宗亲,尧帝伊祁氏,其母属于炎帝部落的伊氏,其父应该是黄帝系祁姓,建立伊祁氏才有可能。不管帝喾是不是他父亲(学术有争议),但帝喾的生活、建都、埋葬大都分布在豫州北部、晋州南部一带。如果父亲没到过的地方,儿子出生就没有道理。我们至少说他应该和黄帝、炎帝脱不开干系,因为他制陶的技术是从炎帝部落承袭的。因此,他的出生、生活、建都的地方至少会有很多黄帝、炎帝的影子,或者炎黄文化。
还有他的儿子的踪迹一定和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丹朱。
再说他的人际关系,他和舜、许由等要发生关系,必然和他们来往,那么这些人物的生活和他地理位置的一致就成了必要的条件。这些人际的联系就构成了一定的软力场,我们必须以是否有这样一个场的存在做标准,这也是弄清尧帝故里的必要条件。否则,尧帝让贤、访贤的许由、舜、以及他的厨师彭祖的故事就成了无本之源。
综合以上,《软力论》为我们找到了寻找尧帝故里的框架思路,让我们看到了一条明晰的线条:一、地上的文化名称首先在一定范围要有一个圈子,这个文化圈子不受现代行政归属的影响。在这些圈子中必定有一个密度大、半径长的文化地域。二、他的周围一定伴随着和他有关系的重要人物的文化印记。三、地下的考古必须符合尧时代的生活条件并且和他的能量相匹配。
其中,第三条是前提条件,没有时代生活条件的事实,其它条件都是空中楼阁。第二条是旁证,它是凿实尧帝故里的楔子。第一条是特征,没有这样的特征至少看上去都不象尧帝故里。
在此理论下,许乐一一辨析全国“尧帝故里”相争的地方。
湘南的攸县说、桃源说、常德说;宁苏的高邮说、宝应说、金湖说;徽州天长说;钱塘兰溪说;齐鲁荷泽说、定陶说、曲阜说、益都说;冀州顺平说、唐县说;晋州长子说、绛县说、临汾说、黎城说。
许乐一一分析着,然后分别给出结论:湘南的三个地方桃源、常德、攸县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圈,为了简明问题,称尧帝华南区文化圈;
同样道理,兰溪,天长,高邮、宝应、金湖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圈,称为尧帝东南区文化圈;
齐鲁的荷泽、定陶、曲阜、益都,称为尧帝东夷区文化圈。
冀州的顺平、唐县,称为尧帝炎帝区文化圈。
晋州的临汾、绛县、长子、黎城,称为尧帝黄帝区文化圈。
这样,问题就脉络分明了,我们运用软力半径和软力核能量的原理一眼就看出,尧帝作为统治集团的君王,他的影响力的软力半径是最大的,软力能量是最高的。所以,在地面的特征就是文化符号密集和区域广大。
首先排除尧帝华南区文化圈,其次排除尧帝东南区文化圈,再次排除尧帝东夷区文化圈,最后排除尧帝炎帝区文化圈。
根据辐射半径和密度,只有尧帝黄帝区文化圈,也就是晋州境内,晋中南这一大片地域内,平遥、霍州、浮山、古县、翼城、蒲县、吉县、隰县到处呈现着尧文化遗迹传说等,和炎帝、帝喾、舜帝、丹朱、彭祖、许由的遗迹传说交相互应。
只有这里的特征才符合尧帝的软力半径和软力场能量,和他的地位相匹配。
在各个文化圈里,冀州说,最大的可能是和尧母亲有关,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