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李纨:这要怎么劝他?(1.3万字,求月票!)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李纨:这要怎么劝他?(1.3万字,求月票!) (第3/3页)

欺负、作践,虽然她也…没恼就是了。

    总之,得拴住他。

    其实,凤姐一点儿都不傻,或者说女强人的隐隐直觉,深知贾珩对自己还是欲多于情,更多还是贪恋自己的身子,不定什么时候就玩腻了。

    平儿点了点头,低声道:“奶奶说的是,我多劝劝她才是。”

    而后,主仆二人不再多说其他。

    ……

    ……

    在离金陵宁国府数道街巷的甄宅之中——

    前后两座跨院,遍植林木,飞檐斗拱之间,一潭湖水平静无波,微风吹拂而起时,池塘中枯萎的荷叶轻轻摇动,下方几只游鱼四散而开。

    后院厅堂之中,摆设奢丽,窗明几净。

    甄晴一袭朱红衣裙,浑圆、酥翘的磨盘落在一张罗汉床上,正在与甄雪叙话,屋内点着一根蜡烛,驱散着江南久雨不晴的昏暗视线。

    随着时间流逝,甄晴也到了生产之期,幸在有着经验,倒也没有太过担忧难产之事。

    一旁的甄雪脸上同样也丰润起来,原就温婉可人,此刻正处孕中,愈发多了贤妻良母的动人风韵。

    “王妃,今天的邸报。”这时,一个身形高挑、容色明媚的女官从外间进来,手里正自拿着一份报纸。

    甄晴并未急着招呼,只是以素手抚着隆起的小腹,以慵懒的语气说道:“可有西北的战事?”

    邸报虽然登载不少消息,但并不是每一条消息都值得甄晴关注,甄晴这半个月过去,只格外关注西北的战事。

    “今个儿有的,卫国公在西北打赢了准噶尔,向朝廷上疏班师回京,朝廷下诏应允。”

    此言一出,原本眯着眼不怎么在意的甄晴,猛然睁开眼,说道:“拿过来我看看。”

    那贴身女官将手中的邸报递将过去。

    甄晴阅览了下,素手就开始颤抖起来。

    那混蛋又打赢了一场胜仗?快要班师回京了?

    甄雪也将目光投去,轻声说道:“姐姐,邸报上怎么说?”

    甄晴笑了笑道:“妹妹自己看吧。”

    说着,将邸报递将过去。

    甄雪接过邸报,弯弯眼睫颤动,连忙垂眸阅览起来。

    水歆糯声道:“大姨,娘亲,干爹又打赢胜仗了?”

    甄雪笑道:“是啊,你干爹他又打赢了一场胜仗。”

    “干爹快回来了吧?”水歆小脸上满是笑意,糯声道。

    甄晴轻笑说道:“歆歆,要不了多久了。”

    她这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也该生了,那混蛋如果速度快了,应该还赶得上?

    嗯,不对,京中还有个秦氏也怀孕待产,多半是紧着照料他。

    甄雪感慨道:“子钰这场仗前后打的不容易。”

    “可不是,当初就只带了五万京营兵马,又是在南安吃了败仗的时候,前后打赢了多少战事。”甄晴道。

    比起南安他们,子钰他真是天下少有的名将,纵是青史之上也没有这样厉害的人物。

    一想到自己要给这样的人生孩子……

    而此刻,不仅是甄晴感慨,此刻金陵城中的南京诸衙也收到了朝廷大军在西北再奏凯歌的消息。

    两江总督衙门,书房之中

    高仲平阅览完手中邸报,刚毅面容上现出振奋之色,对一旁的通判吴贤成说道:“卫国公在西北大破准噶尔部骑兵,取得大胜,关西七卫从此安若磐石,江南新法大行指日可待。”

    这就是将帅之英,柱国之臣。

    邝守正笑道:“东翁,最近这几天,江苏诸府县也都配合起来,已经清丈了苏州府的田亩。”

    高仲平点了点头,冷声道:“这些人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这是得知朝廷已经解决西北兵事,开始见风使舵。”

    就在这时,外间的门子禀告道:“制台大人,楚王殿下在外求见制台。”

    高仲平闻言,起得身来,说道:“你们随我去迎迎。”

    高仲平在潜邸之时,曾经教导过年幼的楚王一段时间。

    高仲平出了厅堂,看向那器宇轩昂的青年,拱手一礼道:“微臣见过王爷。”

    楚王连忙近前搀扶,说道:“高先生折煞小王了。”

    高仲平道:“未知王爷前来何事?”

    楚王笑道:“刚刚在德嘉酒楼吃饭,遇到兵部的一位郎中,说朝廷最近来了邸报,卫国公在哈密城取得大胜,打败了准噶尔。”

    高仲平道:卫国公在哈密城大胜,战果辉煌,至此,西北战事结束,朝廷也能休养生息了。”

    自崇平十六年以来,战事就没有停过。

    楚王点了点头,感慨说道:“子钰领兵,原就是十拿九稳。”

    他这是听从了幕僚的建议,需在新法上分一杯羹,虽然可能得罪江南士绅,但因为人都让高仲平与贾子钰得罪完了,他现在帮着推广新法。

    高仲平道:“殿下,此地非说话之所,还请入厅堂叙话。”

    楚王点了点头,随着高仲平进入厅堂,二人分宾主落座,仆人奉上香茗。

    楚王惊讶说道:“未知新法四条,在江南推广如何,小王听说在河南等地推广大有成效,征收夏粮节约火耗多达数十万两,清丈田亩之后的秋粮又多征不少,前后浮增税银一百余万两,如果放之全国,每年多征收粮税或可达千万两之巨?”

    大汉除了青海、宁夏等边缘之地属于财政漏洞,南北十三省,如果都推广开来,在理论上肯定能达到这个数,甚至还有超过。

    这不是浮财,而是可以细水长流的税银。

    当然,这是因为贾珩出台的是加强版的四条新法,以火耗归公和废两改元解决“谷贱伤农”,“胥吏贪墨”的弊端。

    而摊丁入亩更是以人头税转嫁的方式,收起了财产税。

    事实上,也唯有到了千万之数,才能说给王朝续命百年。

    高仲平道:“殿下说的是藏匿土地,清丈田亩之后,应该有这个数,如今海贸之后,每年也有五六百万两税银,国家中兴之势不远矣。”

    其实还是低估了海关之利,虽然不是经过工业革命以后,列强林立,工业产品与原材料交换的晚清格局,但平常的茶叶、丝绸以及瓷器和各种海关商贸,税银还要多一些。

    楚王道:“这新政四条的确是利国利民之策,还有这海关,当真是经世之制。”

    高仲平道:“朝廷如今兵事上先后打赢两场战事,等新法大获成功以后,扫平辽东只如探囊取物。”

    真到了那时,国富民强,以京营强军扫平辽东,易如反掌!

    楚王道:“大汉中兴指日可待啊。”

    如果父皇能够中兴大汉,他将来接手这锦绣河山,也能挥毫作画,收复西域和藏地,开创万世基业。

    两人又议论了会儿,四条新政的细节。

    楚王道明来意,说道:“如今新政在一些府县遇到一些致仕士绅阻挠,进展的不顺利,小王打算帮着劝劝,朝廷中兴大计面前,也当摒弃一己私心,为国社而虑。”

    其实楚王的老师,南京礼部尚书袁图就在抵制新法,而楚王在南方士林中的名声一向很好,楚王如果在一旁唱红脸,觉得对自己影响也不大。

    所以,楚王这次也算是有备而来。

    高仲平闻言,欣然道:“那倒是最好不过了,前些时日,咸宁公主也帮着说服了不少勋戚。”

    此刻的高仲平自然觉得多一个人,也多一份助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