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米国之行

    第十七章 米国之行 (第2/3页)

子已经是离休人员,但他作为连续两届华顾委的委员,其实是一直处于庙堂之上的。

    结合他上一世模糊的记忆,林轩也明白他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了。不得不佩服,林家老爷子的政治敏感度就是不一般。从让他小姑脱离大学,到安排他们母子二人离开华国,他其实都是在尽其所能保护自己的家人。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也顾不上考虑帝都和洛杉矶的时差,刘芯薇在招待所就拨通了吴大舅的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电话那边传来的声音有点哽咽,吴大舅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就要迎来家人团聚的这一天了。

    过年期间,刘芯薇除了参加必要的活动外,剩余的时间都用来采购了。好不容易能回米国一次,怎么也得带点华国特产意思意思。

    八十年代,华国和米国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的交流都十分有限。华国的一些特产,比如金陵云锦、临安丝绸、云南的小熊猫香烟,在米国都是新鲜的玩意。

    除了采购礼品外,刘芯薇还联系了儿影厂和西影厂,弄到了《霹雳贝贝》和《红高粱》的录像带。这是吴大舅吩咐的,林轩外公特别希望看到自己外孙的表演。

    初十这天,刘芯薇带林轩前往帝都机场前,林家老爷子把一个大信封交给了她。

    “小薇,这是给林轩外公的,你收好它。”林轩爷爷吩咐道。

    “爸,您认识我父亲?”刘芯薇震惊的问道。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父亲和自己公公之间能有什么交集,这太诡异了。

    “我倒是未曾有幸拜见过安山公,不过神交已久。安山公曾经委托过华国驻米大使馆查找一个人的消息。不久前,魔都那边有了进展。统战部的同志知道我和安山公是未曾谋面的亲家,就把资料送到了我这里。现在,我把它交给你。”林家老爷子解释道。其实,消息早就查到了,只是统战部那边希望有一个更好的传递契机罢了。

    “哦,我爸爸跟我说过,找的人应该是我大舅。”刘芯薇想起了他父亲曾经给讲过的故事,恍然大悟的说道。她看了一眼信封,上面有火漆,写着“刘氏安山公亲启”七个字。

    至于安山,那是她父亲的字。清末民初的大户人家,还是比较传统的,男子弱冠之后都会给自己取个字。他父亲这个字,取自于杜甫所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著名诗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时间快到了,你们上车吧。到了后,记得替我向你父亲问好。还有,告诉他,华国大陆欢迎他来探亲寻根,像他这样的民族英雄应该被所有华国人民铭记!这句话是陈主任说的,也请你如实相告。”林家老爷子说完这句话后,就转身回屋了。

    林轩在一边听着妈妈和爷爷之间的对话,越听越觉得有意思。看来,自己的外公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啊!他更期待这趟米国之行了。

    八十年代,华国直飞米国只有一条航线,就是帝都-魔都-旧金山-纽约这条线,全程大约20多个小时。林轩外公住在洛杉矶郡西部的马里布市,所以二人的机票是到旧金山的。票应该是统战部门出资买的,头等舱,很舒服。

    这个时候,在国际航线上服务的空姐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盘正条顺,一身“宝石蓝”的制服更是让人浮想翩翩。

    刘芯薇上飞机后不久就睡着了,林轩倒是精神头十足。他翻看着飞机上的杂志,里面有篇文章正好讲到国航“宝石蓝”制服的由来。原来,这套制服居然是由鼎鼎大名的皮尔·卡丹设计的!。

    当然,这时的皮尔·卡丹品牌还不是那个林轩上一世只能在三四线城市超市卖场苟延残喘的伪名牌,而是实实在在华国人民心目中的外国大牌。这么说吧,八十年代的皮尔·卡丹,在华国人民的心里,就相当于林轩上一世2021年的爱马仕。

    就在林轩津津有味的读着杂志时,头等舱的专职空姐陈蓉也在偷偷的打量着他。林轩虽然才六岁,但个子已经不比寻常八九岁的孩子低了,相貌更是十分俊美,属于那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存在。

    没过一会,林轩也发现了这位漂亮的姐姐在偷偷的看他。他把杂志放下,向陈蓉露出了一个酷酷的笑容。

    陈蓉打量了一下四周,大部分头等舱的乘客都已睡去,剩下几个清醒的,也都在聚精会神的读书看报。她便倒了一杯橙汁,然后向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