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父子

    第三十五章 父子 (第2/3页)

  在秦国统一之前,教授十二三岁以下幼童的地方,称为‘小学’。

    顾名思义,一则是学生的年纪小,二则是是学习的范围小,只需要学习六艺之中的‘书’、‘数’。

    等到了十二三岁之后,就进入了大学,这一时期的主要学习科目是六艺之中的‘礼’、‘乐’、‘射’、‘御’。

    不过秦国统一之后大规模的私学就没了,只剩下官方指定的学校,学室。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主要是用来培养基层公务员用的。

    入学的门槛,也从平民百姓,提高到了有一定爵位或权利之人的子嗣亲朋。

    或许,这就是天下人反秦的另外一个原因……刘盈心中乱猜,手上的动作却并没有丝毫放缓。

    他从一堆枝丫中挑出了一根2b铅笔那么粗的竹竿,从中截断,只取粗细最均匀的一段,大约一扎多长。

    匕首上下翻飞之间,竹哨渐渐成型。

    “现在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了……”

    刘盈小声呢喃,找了一片合适的竹叶,用匕首切平,慢慢插入竹枝,小心撕扯着竹叶的大小。

    “哎呀!用劲太大了!”

    刘盈看着自己一不小心撕坏的竹叶,微微叹了一口,准备重新来过。

    此时,一个浑厚的男声在他身后响起:“在做竹哨?让我来吧!”

    刘盈抬起头,看到身后站着的是送走了张良的刘邦。

    “父亲也会做这个吗?”刘盈将信将疑的将手中的细竹竿递了过去。

    刘邦嘿嘿一笑,也不多说,伸手接过,三两下就做成了一个方法迥异,但响声很大的竹哨。

    刘盈接过,哔哔的吹了两下,迎着刘邦一副快夸我的神情,奶声奶气的说道:“父亲好厉害!是大父教的吗?”

    他做竹哨的方法,是刘太公闲暇时交给他的。

    刘邦洋洋得意的说道:“非也!乃公这是无师自通……”

    他脸上露出几分缅怀的神色:

    “那时候还在沛县做亭长,需要抓捕一些流窜的贼人或逃奴。有时他们藏在破旧的房子中,为防止被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