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旧火器

    第三十四章 旧火器 (第3/3页)

三眼铳还可以当铁锏使用,冲入敌阵,向敌人猛砸。

    万历入朝做战时,辽东骑兵使用三眼铳、火箭、斧头和铁鞭,将不明就里的日本武士杀了一个人仰马翻,但就实际杀伤力来说,三眼铳的威力实在是不敢恭维,日本武士被杀,一部分因为他们是轻甲,不具防御力,第二则是因为惊吓冲撞,最后则是缺少和骑兵对抗的经验。

    己巳之变时,满桂带领的边军,同样使用三眼铳向建虏猛射,只看见硝烟火光,连续排射,好不热闹,又听见叮叮当当的,弹丸击中铁甲的声音,但建虏重甲兵却鲜有一个倒下,原因就是因为三眼铳威力有限,无法击穿建虏重甲兵的双重铁甲。最终,建虏铁甲兵砍断了立在火枪兵前面的木栅栏,建虏骑兵突入,火枪兵立刻就败了。

    ……

    拿在手里,掂了掂三眼铳的份量,尤振武暗暗叹息的放了回去。

    ----和前面的武器一样,这种粗制滥造的三眼铳,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未来只能是回炉再造,全部锻打成鸟铳的铳管使用。

    最后,尤振武来到了那三支鸟铳的前面。

    感觉这三支鸟铳被周运保养的更好。

    他双手端起,沉甸甸的,看铳管,看引药锅,看扳机,只一眼就知道,铳管使用的铁料比刚才的火器要好上不少,又看上面的小字,发现这三杆鸟铳并非是大明工部造,而是西安的火器厂制造。

    想想也是,“大明工部造”连辽东边镇都供应不及,何况是西北呢?

    和工部造相比,西安造的精细程度可能要差一点,质量怕也难以完全保证。

    低头望下去,只见铳管内壁光滑,无砂质,不见锈迹,看起来打磨钻孔的工作还是很到位的。

    简单比划了一下,确定铳管口径刚好可以伸入一个小拇指,回想前世,尤振武确定大明火铳的口径是全国统一的,不论工部造还是地方造,都已经使用统一的弹丸。

    铳管下面带着一根“搠棍”,那是专门用来清理铳管,并且捣实火药和弹丸的棍子。

    唯一的遗憾,枪托不够科学,无法完全承载后坐力,对操作的士兵有相当高的要求。

    这一点,未来制造新铳时,也要全面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