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借

    652 借 (第2/3页)

清侯没回答,看向宝缨侯。

    宝缨侯站出来,说道:「我们有明确信源,知道那祥瑞关系这些领域,只是不便明言。高远侯若不信,请看京中各府的对待如何隆重便知。尤其是寿王这老家伙,黄土埋脖子,对寿命十分执着,为了借寿,他甚至请朝廷把自己的王号都改成寿王。他为了寿命,干了很多缺德事,名声臭了大街,朝中也有人看不起他。寿王干脆除了寿命其他全都不贪了,明明已经揽在手里的权力,也都推了出去,对财富也视如粪土,为求延寿一掷千金、万金,恨不得昭告天下只要他活得长,怎么都行。」

    「正因此,祥瑞一物虽然要紧,但仅仅是祥瑞,寿王未必放在心上,最多和

    其他人一样罢了。尤其他身份敏感,若是只为所谓的‘大富贵",‘得天下"之祥瑞,要是特别上心,岂非昭告天下自己是野心之辈?他应该有所避忌才对。但他还是特别积极,恨不得一天发一次人马,就在初六,出事的当他还发了一波人去北边寻找灵芝,他这样上心甚至不顾影响,除了寿命还能是为什么呢?」

    高远侯轻轻端茶啜了一口,道:「你不但对灵芝消息很灵通,对寿王殿下,对京城各势力的动向也很清楚啊?」

    宝缨侯笑道:「都说您老人家高瞻远瞩,但别人也不是瞎子。怎么就不能知道呢?」

    高远侯深深看了她一眼:这可不是一般的不瞎,这已经是实时通讯的程度。

    初六晚上,太后误杀皇帝,那时国师已经在场,立刻封锁京城百里,连只苍蝇也飞不出来,也就是说六日之后的信使全断,后面几日虽然陆陆续续有些风声穿出,可都是城门外京郊的消息,九门之内彻底断了联系。不仅初六以后,理论上初六那天白天的消息也应该出不来。因为一般的探子不可能一事一报,而是一日一报甚至数日一报,除非有什么塌天大事。寿王既然已经派了很多组人出京,那么再派一组人出去算什么大事?根本不用快马急报,只需要晚上汇总消息记录一下也就是了。

    但是晚上京城百里封城,所以白天发生的事也不可能传出去,应该是一起堵在京中。

    这指的是一般传讯手段,即斥候探报、飞马急报、商旅密探、飞鸽传书……

    凡是有实体人、兽、物要出京城的,应该都被拦住了才对。

    除非有即时通讯的手段。也就是汤昭那一系列法器的手段。

    别看这种手段在云州都有点普及了,但即使是在云州也是在部门内部,甚至只在总督府、检地司、靖安司这些强力部门内部用的多,就是一般的衙门,本地的驻军都还没用上呢,更没有上架对外销售,所以这一支不会外流。

    若说其他地方也有即时通讯的法器……

    高远侯不说绝对不可能,但就她所知,没有。

    剑客之间有千里传音,有飞剑传书这些方便手段,但是绝没有普及给寻常人。而符剑师这边更没有。要知道,以符式方便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本来就是汤昭提出的理论,别说理论落实,就是广开大门直卖术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