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目标海力士

    第400章 目标海力士 (第2/3页)

/3。在这次投资中,海力士仅花费2.5亿美元现金就建设了价值20亿美元的工厂,还扩充了最先进的12英寸产能。

    2002年11月,私募股权与信贷公司CVC资本开始与海力士沟通,希望交易其非存储芯片业务。海力士拒绝了CVC8万亿韩元(约合5亿美元)的原始要约,从而直接与CVC董事长威廉·康福特进行了谈判。

    最终谈判的结果,要约价格从5亿美元提高到9.54亿美元——这个数字大约是海力士非内存芯片部门账面价值的2倍,于是海力士同意了这笔交易,减少了超过10亿美元的债务。

    而CVC将非内存芯片部门改名为MagnaChip,并将其带入了国际证券市场。CVC通过发行高收益的扬基债券(即在美利坚市场上发行的外国债券),获得了7.5亿美元收益。

    这一次的交易,让海力士、KEB和CVC都在交易中获得了利益,同时,这使法伦和Eui-JeiWoo意识到,高收益债券市场可能将为海力士提供类似的机会。

    于是,海力士也开始发行债券对现有债务再融资,一开始该公司计划在市场筹集18亿美元。此时海力士已经14个季度连续亏损,很多债务被列为不良贷款,很多投资人并不看好重建计划。

    为了重建海力士与债券市场投资者关系,海力士及其债权人同意放弃超过10%的股份,并将其投入市场进行融资。

    最终,该融资使海力士偿还了12亿美元的CPRA债务,为海力士赢回了市场信誉。

    由于偿还了CPRA债务,KEB的债权人理事会解散,董事会重新建立——换句话说,KEB银行再次回归了其股东身份,不再直接管理海力士。

    KEB的资金管理团队也随后撤出,赋予了海力士更多的管理自主权与资金使用权限。

    2008年,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邀请法伦和Eui-JeiWoo进行讲座,将海力士的这次经历称为“有史以来最大、最成功的亚洲公司重组”。

    2006年,随着新吴芯片工厂开业,海力士在腾飞的NAND闪存业务中占到了一大块蛋糕,当年获得了超过20亿美元的净利润,创造了海力士利润新高。

    不过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否则也就不会有陈威廉现在收购海力士的可能了。

    Woo教授于2007年从海力士退休,在他辞职之前,他要求其继任者从海力士目前的管理层中挑选。

    不幸的是,债权人KEB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而是任命了一位来自南朝鲜贸易、工业和能源部的前部长金钟甲为接班人,在他领导下,海力士开始了积极的产能扩充。

    2007年7月,金钟甲宣布海力士计划大幅增加300晶圆的产量,以使海力士成为世界领先的芯片制造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