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引人

    第二十一章 引人 (第2/3页)

上派人去城里向陈指挥报告,让他安排几个好一点的住处。”

    乡兵小队长闻言,立刻命令一个乡兵迅速回城,向陈大郎汇报此间情况。

    随着汉洲展开对葡萄牙帝汶岛殖民据点的进攻,大量的物资和人员输入新乡堡,使得城中显得颇为热闹,隐隐有汉洲本土城镇繁盛的模样。

    截止1638年7月底,新乡堡及附近几个小型堡垒,已有常住人口一千五百余人,在河对岸,还建立了一个附属堡垒,并配置了大量的火炮,牢牢锁住这条入海河道。

    周边四公里范围内的林木几乎都被砍伐一空,珍贵的金丝楠木、檀木、红木被粗粗加工一番,便运往巴达维亚售卖。而那些适于造船的柚木、樟木、楠木则被精细加工,存放于城中大型的烟熏坑道里,经过七八个月的熏干后,以供建业造船场使用。

    城外的耕地经过一年多的拓殖,已经扩大到两万三千多亩,种植了大量的稻谷、玉米、番薯、甘蔗以及豆类作物,基本可以做到两熟,预计每年可以为汉洲本土提供近四千吨粮食,为汉洲实现粮食自给,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因而,无论如何,对于新乡堡,汉洲是一定要抓在手里的。不仅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汉洲的前沿屏障,还有它巨大的经济价值。

    毕懋康下船后,朝王徵二子王永春、王永顺微微拱了拱手,便带着几个门人,随着罗大奇等汉洲水师军官向城中走去。

    王永春、王永顺俩人恭顺地请嫡母尚氏、小娘申氏随同前往城中。此次王徵和宋应星几乎是举家迁移至汉洲,二人的亲眷和族人收到其亲笔信后,不做犹豫,各自跟随郑芝龙派出报信之人,来到泉州,后坐船至广州,随后乘坐汉洲移民船,一路辗转,来到新乡堡。

    他们一行五十余人将与众多移民在新乡堡停留修整数日,待汉洲本土移民船到来后,最终会赶到建业城,与家主相见。

    罗新茹好奇地看着这座距离大明万里之遥的城市,街道上行走的是与他们一样的明人,说的虽然有些南腔北调,但也是汉话,虽然许多建筑物显得粗糙笨重,但与十余日前停留的那个夷人城市(巴达维亚),还是显得比较亲切。

    “妇人家,就不要四下张望了。”她的父亲,罗子维沉声说道。

    罗子维娶王徵大女,早年考取秀才,但其后数年科举,屡试不中,遂与族人居于乡中,耕读田间,日子说不上清苦,但也难得富贵。

    岳父王徵来信,言陕西流民四起,必定殃及乡中。现受人邀约,与万里之外汉洲为官,邀家人及族中乡亲共来汉洲避祸。并言,汉洲乃明人所建,传华夏文明,复华夏传统,各类人才,不拘一格,当为之效力。

    罗子维遂携家人与族中乡亲,一路乘船来到这万里荒僻之地。看着几个孩子好奇地四处张望,不免有些心忧,恐起风波,便出言训斥大女。

    “父亲,街上有众多女子行走往来,其服饰和言语行为,似乎有些异于大明风俗。”罗新茹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