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不如换胶

    第57章 不如换胶 (第2/3页)

真的强调:“罗九打的是双面弧圈球全台进攻啊,他怎么可能用根本不能制造旋转的生胶呢?”

    何敬平一时间有些索然无味。

    他原本觉得王超是天才,才有些倾诉的欲望,但现在他忽然意识到,王超的天才更多的体现在打球时无与伦比的手感和本能反应,却绝不包括理论。

    一个刚刚十八岁从未经受过职业训练的高中生小孩,能听得懂自己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吗?

    关于换胶皮的提议,大概都只是心血来潮时的妄语吧!

    但王超这一刻却很认真,道:“前辈,您为什么就觉得罗九一定要打双面弧圈球呢?他打了七年还没打出头,您就没想过,他可能并不适合这套打法吗?”

    何敬平陡然一呆,张了张嘴,竟没说出话来。

    他忽然想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今天王超的那场球虽然证明了自己的理论打法是成立的,但并不代表这套理论就适合罗九啊。

    再好的苗子,也得因材施教,不是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子,他就能完美的变成什么样子的。

    这根本就是两回事!

    略显昏暗的宿舍里,何敬平的眼神闪着意味不明的幽光,神色瞬息万变。

    当他闭上嘴,王超的声音就在宿舍狭窄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您刚才也说了,罗九的绝对力量不足,尤其是反手偏弱,那么您又为什么要强迫他使用霸王拧呢?您难道没想过,这样很容易让他手臂形成暗伤吗?”

    “而且,既然反手力量已经不足了,那么当对方同样反手拧过来的时候,罗九为什么要跟对方反手对拧呢?这不是反面胶皮弹性够不够的问题,如果力量上的不足可以完全通过底板和胶皮来弥补,那乒乓球早就变成一项纯器材的游戏了,球员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

    “您有没有考虑过,他之所以始终无法做到完美衔接,其实就是因为他的反手根本就不适合拉弧圈球呢?”

    “您这套打法只是技术要点很多,但整个打法框架其实并不复杂,他这样的天才,如果不是不适合,又怎么会足足七年都掌握不了这套打法呢?”

    宿舍里这一刻安静得出奇。

    这一次过了很久很久,何敬平才开口,声音有些怪异的空洞:“那你觉得……他该怎么打才对呢?”

    “用生胶颗粒胶。”王超的语气很肯定:“既然力气不足,那就干脆不要旋转,只要别吃对方的旋转就行了,正好生胶就能满足这个条件。”

    何敬平坐在宿舍床头,仿佛已经失去了灵魂。

    事实上,两千多天的时间里,他确实从未考虑过生胶这回事。

    他让罗九试过无数种胶皮,却没意识到,正是在无尽尝试的过程中,他已不知不觉落入了“唯器材论”的思维陷阱之中。

    不是他孤陋寡闻,而是因为在乒乓球发展的过程里,生胶早已被淘汰了很久很久。

    在何敬平的记忆中,生胶颗粒还是华国乒乓玩直板快攻时候的打法。

    那还是小球时代的事情。

    华国老一辈乒乓球员用直板快攻苦苦对抗欧洲的横板弧圈打法,在对抗了很久之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技术是落后的,即便再多的训练和再精妙的算计也弥补不了这种本质上的差距。

    于是新一代乒乓球员也开始横握球拍,开始以弧圈对抗弧圈,以力量对峙力量,在技术上追平欧洲之后,华国球员再度踏上世界乒坛之巅。

    从那之后就有了横直之争,横板弧圈也开始在整个亚洲大行其道。

    当代乒乓球技术追求旋转,追求多回合相持,追求单板质量,追求全台进攻,当乒乓球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圆滑的曲线时,既有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更有极强的杀伤力,是当代球员心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