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行人出马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行人出马 (第3/3页)

表示:“只要你的意思到位,我可以帮你平事。”

    然而,叔孙穆子却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叔孙氏家臣还以为叔孙穆子是爱惜财物,于是就劝他给乐王鲋一点好处来消弭灾难。

    不给的话也行,那咱们就麻溜地逃走吧。

    结果,叔孙穆子却说:“参加诸侯会盟,是为了保卫社稷。如果用财货免祸,抑或是逃走,虽然我个人的性命能够保全,但鲁国必然遭到进攻。与其让我个人免于祸患,不如换取国家的太平!”

    赵武听说此事后,深为叔孙豹的大义所感动,于是就决定帮叔孙豹说话。

    这时候乐王鲋却跳出来说:“鲁国背盟,如果不处死叔孙,难儆效尤。”

    赵武则斥责乐王鲋:“临危不忘国家为忠,知难而不弃职守为信,为国而舍生忘死为贞,以忠、信、贞谋事为义。

    人以忠、信、贞、义立身,岂可处死?

    甘于牺牲而谋国家,能不去爱惜吗?

    臣子爱国家,大国不失权威,小国不被欺凌。

    若叔孙豹能得善终,足以引导人臣如何为臣。

    如此以来,国家岂会衰败?

    不救助好人、不处置歹人还怎么端正法纪?!”

    于是,赵武在盟会上,向楚国令尹王子围求情:“鲁虽有罪,然而叔孙不逃避惩罚,也可谓是畏惧了大国的声威,敬畏大国之命!

    赦免他,足以勉励各国臣子。如果楚臣在内不避责任,出外不避危难,您还会有什么忧患呢?

    忧患就是由于不承担责任,拈轻怕重造成的。能如此,则无患也。不安抚如此贤人,又如何向他学习?

    叔孙豹,可谓贤臣,赦免他,以慰贤人。

    盟会诸侯而赦免有罪、勉励贤人,以后还有谁敢不敬仰楚国呢?

    何况国之疆界变化无常,前代的三王、五伯都曾发布政令,划定各国边境,并在那里设置官员守卫,建立标志,并清清楚楚记载在章程法令之上。

    谁越过边境,就将受到惩罚,即便如此,仍然难以使各国的边界永久固定。

    虞与三苗的争端,夏与观、扈的战争,商与姺、邳的口舌,周对徐、奄的征讨,都是因此而兴起。

    没有贤能的天子,天下诸侯竞逐,推举盟主来主持道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境岂会不变?

    边境上的城邑,归属不定,有什么常规?

    莒、鲁两国争夺郓地,旷日已久。

    如果对他们的国家没有大的妨碍,可以不去管。

    这样,既避免了麻烦诸侯出兵讨伐,又可以通过赦免了善人,引导别人呀努力向善。

    希望您慎重考虑一下!”

    因为赵武的坚决请求,所以楚国最终答应赦免了叔孙豹。

    但这件事如果真的追根溯源,可不是赵武所说的无心之失。

    这就是季武子想要借晋国和楚国的手除掉叔孙穆子,打击叔孙氏的势力。

    要不是叔孙穆子一身正气,再加上赵武又是个厚道人,那还真让他得逞了。

    有叔孙穆子的前车之鉴,孟孙何忌哪里敢去和晋国盟会。

    首先,范鞅肯定不如赵武仁义,而他孟孙何忌也不如叔孙穆子那般君子。

    可季孙斯和叔孙州仇这俩王八蛋却和季武子一样厚颜无耻。

    孟孙何忌赶忙开口道:“我忽然觉得,还是宰子说的有道理一些。”

    季孙斯仍然不放心:“可……”

    孟孙何忌听到他出声,赶忙一脸笑容的转头问道:“那不如季子你去?”

    “我?如此重任……只怕……”

    叔孙州仇可不给他推脱的机会:“如此重任,也只有身为执政的季子能够担当啊!”

    季孙斯被他俩逼到墙角,望着他俩的笑脸,心里直骂娘。

    “我……我也觉得宰子之言颇有见地啊!既然群臣都觉得宰子的说法可行,不如就按照宰子的建议行事,如何?”

    鲁侯见三桓终于达成一致,便起身问道:“那……既然要与齐国和谈,诸位觉得,应该派谁出使齐国呢?”

    与方才不同的是,这回三桓可长记性了。

    他们齐声应道:“自然应该派遣大行人出马。”

    ------题外话------

    一个读者投票时思虑太多,就会失去投票的乐趣。

    ——节选自《宰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