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第439章 (第3/3页)

    “汪半壁,华夏电影圈封神!”

    “五十亿票房,开华夏电影之先河!”

    “华夏电影市场,正式进入五十亿时代!”

    “华夏戏剧学院:无厘头风格列入表演研究课题。”

    “华夏电影崛起,有望冲击蓝星最高电影奖项!

    !”

    “出道即杀入巅峰,何晓玲的成名之路。”

    “独家消息,导演高爽跟制片人何晓玲,不得不说的故事……”

    对于这些追捧的新闻,高爽本人都没怎么太关注。

    只是匆匆看了一眼最终票房,他觉得自己的时间更紧迫了。

    无论是赵大泉还是其他看过剧本的人,都对高爽的大手笔震惊不已。

    可高爽自己明白,这些人都低估了他的野心。

    第一艘船他预计会砸进去六个亿。

    而《泰坦尼克号》保守估计,投入将超过三十亿!

    这还是他往少了估算的。

    华夏币的购买力跟高爽穿越前的人民币基本相同。

    而《泰坦尼克号》在地球九十年代时投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两亿四千万美金。

    换算成当时的人民币,大约是十六亿。

    但是这十六亿是九十年代的十六亿啊。

    有人算过,九十年代的一万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万左右的购买力。

    当然,高爽知道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可就算是只翻一倍,那也是三十亿华夏币打底的基数。

    这个数目的电影投资预算在蓝星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高爽索性连《泰坦尼克号》的剧本都没给公司递交。

    单单是试手的这部小船电影六个亿的预算,就已经让叶安蕾脸色发白了,如果再甩出一个三十多亿的电影预算报告,估计公司上下都得疯。

    不过高爽也有他的优势。

    因为成片在手,拍摄的时候会节省下不少时间,进度也会快很多。

    再加上捡了现成的老船壳,又是一笔结余。

    可成本想控制在三十亿怎么看都有些勉强。

    现在《功夫》五十多亿的票房看起来很多,最终能落在他手里二十多亿就已经到头了。

    加上之前自己几个身份挣得钱有个十来亿,四大集团投资的钱有四个亿。

    最后合计一下也就勉强能达到最低需求。

    如果不想过于依赖春秋会的资金支持的话,《功夫》在全球范围再搂一遍钱,迫在眉睫。

    ……

    三月十号当天,一行人行色匆匆的赶往了京城机场的国际航站楼。

    为首的自然是高爽,他头一天才匆匆忙忙从粤东赶回京城。

    那边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敲定,剩下的工程交给大刘跟陆九来安排就行了。

    大刘的道具实力他是非常放心的。

    几部戏下来,高爽跟他们团队磨合的已经非常圆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文娱巅峰】  【】

    跟高爽一起到机场的有剧组的几个人,还有华夏电影工会的。

    其中剧组的人有何晓玲,吴昊,卢建辉,赵东来跟他师兄孙兴邦。

    原本赵海也是想跟着一起来的。

    毕竟以前也没出过国,他兴趣还挺大。

    但是自从高爽把剧本甩给他之后,赵海这段时间已经被《红高粱》的拍摄计划给整的有些疯魔了。

    出发前两天高爽跟他打电话,赵海孤身一人苦哈哈的在陕北高原踩点,电话信号都时断时续的,最后只能作罢。

    电影工会则是会长赵长风亲自陪同,还有两个工会的工作人员一起,这两人一个负责翻译工作,一个负责专门跟世界文艺协会接洽。

    人员不多,但是只是跑宣发已经够了。

    全球上映时间定在三月十六日。

    从十一号开始,高爽他们要辗转在几个主要国家接受媒体采访和路演。

    华夏国内对于电影上映前的路演并不是很重视,但是国外特别看重。

    路演的成功与否,甚至能一定程度的决定一部电影的票房好坏。

    第一站定在了樱花国。

    随后是高丽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两个国家。

    最后一站则是定在美丽国。

    宣发行程的规划都是由马修置定的。

    马修跟高爽拍胸脯,用人格担保,他这么安排绝对没有任何私心!

    他是世界文艺协会亚洲区的掮客,跟樱花国,高丽国这些地方的媒体比较熟一些,能够获得不少便利,工作也更好开展。

    不过高爽怀疑,十八号的纽粤音乐节才是这个家伙的根本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