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妹妹又何错之有呢

    第四十八章 妹妹又何错之有呢 (第2/3页)

    “回姐姐的话,那第一首第二首诗皆出自李白,第三首的话,出自曹植。”

    “李白?曹植?他们都是大周国的读书人?”李昭仪问。

    “这……妹妹不知。”司幕乔有些磕巴了。

    “你怎么能不知呢?这诗你都是从哪里听来的?”李昭仪语气中带了一丝急迫。

    “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我还未进京之前,在外面听来的。”

    原主五到十三岁之间,是在边关父亲的身边长大的。

    所以她这么说,完全没毛病。

    “竟是如此。”李昭仪叹了一口气。

    “李姐姐喜欢诗词?”司幕乔试探般的问道。

    “嗯,我自幼喜好诗词琴棋,是它们陪伴着我成长至今。如今,它们已经成为了我生命里的一部分。”

    听李昭仪这么说,司幕乔顿时想到了刷好感度的办法。

    她不由开口:“我突然又想到了一首之前听到过的诗句,不如我背出来让李姐姐品鉴一番?”

    “品鉴不敢当,学习可以,司美人请说。”

    李昭仪顿时来了兴趣,连同那双清冷好看的双眸中也瞬间有了别样的神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司幕乔这首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背完后,就看到李昭仪那张清俊美丽的面容上带上了一丝难得的庄严肃穆。

    紧接着没多久,她的双眸中便含了层淡淡的水雾,有种烟拢秋波的美感。

    “这首诗写的大气磅礴,让人震撼!”

    “司妹妹,能写出这种诗词的人,定是见识过真正边关战场的人吧!”

    “我能从这首诗中读出镇守边关的将士们那种勇猛无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好诗,当真是好诗啊!”

    “我能将它摘抄下来吗?”

    “自然是可以的,李姐姐请便。”司幕乔点头。

    “司妹妹,你这里可有笔墨纸砚?”李昭仪有些迫不及待的问。

    “让李姐姐见笑了,我这冷宫之中别说纸墨笔砚了,便是连招待姐姐的瓜果茶水都没有,实在是汗颜。”

    “陛下当真是过分了,竟是连这些东西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