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杨广之印

    第662章 杨广之印 (第2/3页)

蓝色

    如此一来,眼前这独特的墨色宝光,无疑确凿地表明这枚玉玺极有可能来自隋代。

    沈愈进一步仔细观察宝光的体积,只见其圆润饱满,恰如一颗鹅卵石般大小。

    所以他可以笃定地判断,面前这枚玉玺是实打实的隋代顶级宝物。

    “既然是杨广的天命之玺,那么萦绕些许煞气,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

    “想那杨广,贵为天子,抱负远大,却惨然遭受臣子弑君之祸,如此悲惨境遇,其心中焉能不郁积冲天怨气?这股怨气历经岁月沉淀,依旧附着于象征其无上皇权的玉玺之上,倒也符合常理。”沈愈这般暗自想着着,眼神中透着一抹洞察与感悟。

    隋炀帝杨广,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帝王,其一生作为集大功与大过于一身,是一位极为复杂的人物。

    暴君还是明君,很多历史粉都各执一词。

    论其功绩,杨广有着不可忽视的建树,甚至可说是一位雄才大略与远见卓识的帝王。

    别的不说,单单把自己的年号取名为“大业”,就可见其雄心壮志。

    然后他做的一些事确实是有远见卓识的。

    首先,他完善了老爹杨坚的科举制度,并进一步创立进士科,可谓开启了科举制度的新纪元,直接打破魏晋以来士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为天下的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的通道。

    科举取士,公平公正,让更多有才能但是没背景的读书人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单从这一点看,绝对的明君所为。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杨广下令开凿大运河。

    这条贯通南北的人工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古代不比现代,有了这条运河,极大地促进了华夏南北经济的交流,使得南方的物资能够便捷地运往北方,北方的文化与技术也得以在南方传播。

    这条运河极大的加强了的南北的联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隋代没享福,却成为了后世历代王朝经济繁荣的基础。

    然而,在沈愈看来,杨广的过错同样显着且致命。

    他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无数青壮年男子被征调入伍,背井离乡,导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