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垂危

    第一百九十六章 垂危 (第2/3页)

结果了。

    这七天的时间,对于贾瑛来说,并不容易度过,每一分钟都是煎熬。仅仅过了三天,两千人里,已经有一百多人被送到县城之内。

    人痘法虽然能应对天花,可人痘的毒性还是太高了点,病发率和死亡率要接近五成。

    也就是说,这两千人的士兵,最后或许只能活下来一千人。

    和匈奴人打了这么多场仗下来,都没有一场有这么大的战损率。

    最要命的是,湘军营和靖虏卫的伤兵不少,这些伤兵,已经有一些人在出疹后的第二天,就彻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贾瑛眼下,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两百多头牛的身上了。

    贾瑛先是让士兵做了一个围场,然后将从阿古金那里得来的两百多头牛痘赶了进去,在喂给牛的草料里加入了大量的盐分,又不给它们水喝。过了一日之后,贾瑛才命士卒给牛饮水,这些水里都掺了从患者身上挤出来的痘浆。

    等牛喝下这些含有天花病毒的水后,还要再等上三五日,才会长出牛痘。

    “咱们需要的药材,王爷给送来了吗?还有,军中的粮草还够多少天吃的?”连着忙碌数日的贾瑛,终于得空能够休息一下,趁着此刻的功夫喊来了木恩赐问起军中的后勤状况。

    “第一批药材已经在路上了,不过咱们需要的量大,剩下的还得等一段时间。粮草已经从雁门运来了一部分,足够大军消耗。”木恩赐回道。

    “有肉吗?”贾瑛问道。

    木恩赐苦笑一声摇了摇头道:“这些粮草本来就是北王爷和王大人下令,强行从雁门和宁武两关的守军手里截下来的,即便如此,雁门那边仍不愿意放行,还是肃忠郡王亲自跑了一趟,以王爷的身份才讨要过来的。他们连粮草都不愿给,怎会那么好心给咱们送肉过来呢。”

    “这样下去可不行,士兵们本来消耗就打,肚子里没有油水,如何能抗的过去。”贾瑛摇了摇头道:“这样,咱们自己派人到关内买肉,就是把老底子都掏光了,也要让士兵有肉吃。”

    木恩赐点了点头道:“我随后就派人去通知肃忠郡王。哦,对了,我刚收到了一封从大同传来的信笺,是冯公的。”

    “恩师到大同了?”贾瑛接过信笺,好奇问道。

    “朝庭派出的和谈使臣,原本是要派叶大人和光禄寺卿做副使,可不过陕西那边同样有一堆烂摊子等着收拾,朝廷只能让冯公前来。”木恩赐将信笺交给贾瑛后便离开了。

    贾瑛看过了冯恒石的来信,他已经从王子腾那里知道了贾瑛这边的状况,写信来一是询问需不需要他做些什么,二是叮嘱贾瑛照顾好自己。

    贾瑛心中微感温暖,不过却没有给冯恒石写回信。一来是眼下军中疫病已经开始蔓延,不适合再多与外界接触,二来,有了水溶和王子腾的支持,他有能力处理眼前的事情,不想再劳烦这位老人。

    将信笺收好后,贾瑛在此走出大帐,准备去营地巡视一番。

    “二爷,您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了,这样下去,别人还没怎么样,小的担心,您倒是反将自己累倒了,营中的事情有诸位将军处理,您就不要太过操心了,我让伙夫给您炖了点羊汤,待会儿就送过来了,您还是歇一会儿吧。”

    喜儿见贾瑛一副披挂着身,便知道他又有出去巡营,急忙劝道。

    “哪来的羊肉?”贾瑛反问一句道。

    喜儿连忙说道:“二爷,可不是克扣下来的,羊肉都已经分给士卒们了,不过小的让伙夫留下了半副羊架子,是羊骨汤。”

    “就你小子爱耍小聪明。”贾瑛笑骂一句,也没过多责怪。

    “既是羊骨汤,那就再炖一会儿,待我巡视完营地之后,回来再喝,给我留点就够了,剩下的,拿给那些伤兵去喝。”

    “二爷......”

    “怎么,不听话了?这样,再多留一碗。”说罢,贾瑛便在亲兵的拥簇下离开了大帐。

    “常姑娘,军中士兵今日的情况如何?”巡视到丁字号营地之时,贾瑛正巧遇到了同样带着一群随军大夫在营地巡诊的常榛苓,贾瑛自然要驻足打声招呼。

    贾瑛除了知道常又可擅长诊治天花疫病外,其他方面的医术能力,贾瑛并不算太了解。不过在看过常榛苓的医术之后,贾瑛就明白,自己这次是捡到宝了。

    没看到那些个,平日里连一营主将都要给三分面子的随军大夫,此刻都一个个的乖乖跟在常榛苓身后吗?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贾瑛不清楚,不过贾瑛却知道,想要这些随军大夫低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如今,这些彼此间谁都不服气对方的随军大夫,却心甘情愿的听从常榛苓的安排。

    常榛苓的年纪放到现在已经算是老姑娘了,不过相较于从医的生涯来说,也不过是刚刚起步罢了,若非有名师教导,决然不会有这般高超的医术。

    “今日又有七百多人出现发热盗汗干咳的症状,我看他们的情况并不算太严重,所以只是将他们单独安置了起来,并未送入城中。还有三百多人出了红疹,已经送到城内家祖那里去了。”常榛苓依旧是宽大的斗篷加身,将浑身上下遮盖的严严实实的,透着清脆的嗓音回道。

    “姑娘辛苦!”贾瑛退步长身一礼。

    说罢,又向着几名随军大夫行了一礼道:“几位先生劳苦!”

    几名随军大夫急忙回礼,连道不敢。

    常榛苓则是微微福身回道:“济困救死,本就是医者本分,大人不必如此大礼。反倒是大人连日与将士同甘共济,我观大人面色憔悴,是缺乏休憩的缘故。民女明白大人是记挂军中将士,可凡事都需张弛有度,若是累倒了大人,恐于大局无益。”

    贾瑛不了解常榛苓,可这些日子下来,常榛苓反倒是对眼前这位年轻的将军心有钦佩。她虽祖父游历山川多年,也见过不少当官的,带兵的。说是为一方父母,可却是干着鱼肉百姓的营生;都道是领军要与将士同甘共苦,上下同心,可那克扣粮饷,压榨士卒的人同样也不少见。

    反倒是贾瑛,为了自己麾下的士兵,居然不顾危险,坚决留了下来。她能感受得到,贾瑛心中是真正的关心这些将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