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研究生

    第182章 研究生 (第2/3页)

表了数篇数学论文,并且还陆续正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的神人,出的题目难一点也就好理解了。

    同样是九零后,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考场许多人一想到周明今年的年龄,便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道。

    这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当监考的几位老师们说出收卷这句话的时候,考场中哀嚎一片,怎么参加个夏令营就像是参加高考一样呢?

    以前他们参加高考的时候,也没这么哀嚎过。

    “这次就是做个模拟,以便学校对你们在本科学校学习的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不会作为最后决定你们是否能成为优秀营员的根本。”

    见一提到收卷,考场就一篇哀嚎,一位老师开口安慰道。

    而另外一位老师则是有些好奇这次的试卷究竟有多难,便乘着其他两位老师收卷的功夫,看了一些桌上多余的试卷。

    扫了一眼第一题的题目之后,这位老师心道:“这也不难啊?这些学生怎么鬼哭狼嚎的?难不成今年我们数院夏令营招的学生质量比去年不仅没有上涨,反而还所有下降?”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是这位老师还是看了下数学分析后面的三道证明题,他发现也就第四题难了点。

    不过,时间已经不允许这位老师接着往下看了,因为试卷已经全部收上来了。

    而这个时候,周明和李明智也走进了报告厅。

    “这外面也太热了,还是报告厅里舒服。”周明道。

    数院这边的安排,要比生科院那边满很多,下午考完试后,距离今天的夏令营结束还早着呢。

    其实周明出的题目注重基础,但同时又将题型深化,出题的的水准是可见一斑的,只不过有的题目深化的有点太深了。

    下午之后的时间以及晚上的时间,是大牛讲座。

    这场大牛讲座,既有数院的院长李明智院士这样的超级大佬,也有数院的执行院长、研究扑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的王文教授这样教学风趣的大牛,还有像周明这样的年轻大佬。

    这里每位大牛讲座的时间都并不是很长,但是每一场都有不一样的韵味。

    到二十七号的时候,便是参加这次夏令营的学生们进行自我介绍和做报告的时间,以及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近十位教授与营员们亲密接触,以便让他们对今后的学术规划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而营员们也是就研究方向、专业深度以及就业前景等问题,对各位教授们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而当那些先前来报道的第一天没有到周明办公室找周明,但是想选择周明作为他们研究生生涯的导师的学生们听到周明说出的,他准备让他的研究生研究的课题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萌生了退意。

    好家伙,周明说的这些课题是他们这些做研究生的学生能做出来的?他们要是有这个能力,还来做什么研究生?直接去各大高校当教授不好吗?

    “或许你们会认为你们还只是学生,不能解决这些世界级的数学难题。

    可是,我要说的是,纵观世界上大多数的科学家,他们最初取得巨大成就都是在三十岁前后。

    因为那时精力旺盛,较少分心,知识积累也已达到一定程度。

    牛顿22岁创立微积分,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波尔27岁时提出了量子论。

    杨振宁34岁和30岁的李政道一起提出宇称不守恒,第二年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这里也不收只读到硕士的研究生,你们既然想来,都是愿意读到博士的。

    你们现在不去做,又怎么能认为未来的自己不行呢?

    如果你们来我这里,只是为了拿那么一个文凭的话,我这里也不欢迎,你们退出不管是对你们来说,还是对我来说,也的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见绝大部分学生都萌生退意,便又开口道。

    这些学生们正年轻,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周明这些话倒是说的一些学生热血沸腾,心中生出了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大丈夫当如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