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国之卷:第四节 荷兰人的商馆

    长宁国之卷:第四节 荷兰人的商馆 (第2/3页)

带领下走进荷兰人的商馆。丹巴斯滕的商馆在众人眼里就是一个稍大一点的荷兰式民居,主体是用木材建造的--这里最廉价的材料。屋子里的各种设施和装饰更是因陋就简,唯一的亮点就是爱好清洁的主人把房间收拾得整洁有序,不至于让人下不去脚--一言蔽之,不愧是荷兰人。

    别看这座兼住家的商馆很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荷兰人在婆罗洲的一应事务大多在这里完成。海上马车夫们就是从这样分布在全世界的一个个小商栈发展壮大成世界级的海洋殖民帝国的。这一点,不论元老们如何看待欧洲人,心底里还是非常佩服的。

    无论是荷兰人还是澳洲人都信奉时间就是金钱这一准则,双方一落座也不多客套就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丹·巴斯滕这边首先询问了元老院造访达鲁萨兰的事由,尤其关切澳洲人是否有意插手马鲁古海和直接接手婆罗洲奴隶贸易——毕竟这是荷兰人在这里立足的根本。

    丹·巴斯滕自认可没本事和现在的南海霸主澳洲人展开竞争。所以对澳洲人的来访是有些担忧的。毕竟每年公司从这里赚取大量的利润,而他在其中也捞取了不少好处。再熬上几年,他就可以带着这些年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积攒下来的积蓄回尼德兰养老了,安稳的度过下半生了。

    吴廷伟向其表明了元老院对于荷兰人在本地的生意并无染指的意图,并表示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元老院长期友好的合作对象无须担心发生竞争,并非常欢迎丹·巴斯滕来临高做其他生意。这番表态让商务员略微定心。但是他也知道,澳洲人千里迢迢赶到这里来,必有目的,肯定不会是为了旅游而来的。

    随后吴廷伟希望通过商馆方面能在当地招募人手,因为船队要在达鲁萨兰西边八里格的地方开采一种地油,需要一些劳动力和船只。

    “这没有问题。”丹·巴斯滕表示达鲁萨兰这里人口虽然不算太多,但是因为邻近港口,整个东亚、东南亚来这里来讨生活的人很多。只要给钱,很快就能招募到足够的人手。

    “但是需要一些时间,还有……”

    “钱我们有。”

    “当然,当然,这点我毫不怀疑。”丹·巴斯滕笑眯眯的说,“不过我要说明一下,这里的土著是不认元老院的钞票的。正如他们也不认我们尼德兰的钞票。”

    “这个我们有准备。”吴廷伟拿出一张德隆银行的本票。

    丹·巴斯滕接过本票,看了看,点头道:“但是这笔钱的数额太大了,我们这里无法完全承兑,需要找几个印度兑换商才能完全承兑……”

    他的话没有说下去,但是言下之意很清楚,要全部承兑成银币需要额外的贴水。

    “大概需要多少?”

    “再加百分之五。”

    吴廷伟倒吸一口冷气,这么一算,如果把这张本票在这里兑换成大家认可的银币,不论是澳洲银元还是东南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