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这个人我要了
第六章 这个人我要了 (第2/3页)
下去,根本就养不活偌大的漓东厂。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109号鱼雷的生产漓东厂是慎之又慎,能用成熟的工艺就用成熟的工艺,能用现成的设备就用现成的设备,没办法实在是漓东厂的底子不太厚实,经不起大开大合的折腾。
而如今,温大伟提出的WT62热处理技术虽然得到了金陵航空学院学报上的认可,但深究起来不过是一个高校的校刊学报,并非国内的权威刊物,且内容又极为简短,公信力方面明显不足,这让方华很难抉择。
秦意斌说实话是很想试试的,毕竟工艺生产这东西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那是多少次试验,甚至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换来的。
即便是现如今被全世界奉若神明的美国国家标准,那也是美国工业界近百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出来,不然谈什么技术迭代,有谈什么工业发展。
可问题是,这类试验又是最最耗钱的东西。
高温炉一启,光电费一天就得上千块,再加上材料、人工和设备损耗,几万块的成本就那么直愣愣的砸进去了。
一次两次还好说,咬咬牙还能挺过来,要是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怎么办?
漓东厂哪有那么多的资金往这上面去砸?
别说是漓东厂,就算是西南兵工局,不,乃至整个兵工系统,甚至是国家都没办法这么消耗。
若非如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就不可能有这么巨大的技术鸿沟。
根本原因就是发达国家底子厚,有能力对技术进行快速迭代;而发展中国家底子太薄,连促使的技术积累都做不到,长久下去,差距不大才怪呢。
可问题是,有些事情……
“就这么定了,三次,只做三次!无论成败我方华一个人担着!”
就在秦意斌准备硬着头皮建议方书记做一次试验看看情况时,结果正在审讯室里拧眉徘徊的方华突然停住脚步,说出一句令秦意斌吃惊不已的话。
三次,若是全失败了,各种损耗加在一起可是超过10万呀。
1983年的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