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温“故”知“新”

    7.温“故”知“新” (第2/3页)

匹配的医疗系统也格外混乱。

    其实“混乱”这个词用在这儿不太恰当,因为压根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去支撑医疗发展。

    卡维是现代人,虽然学了半辈子医,可对一百多年前的医疗没多少了解。原主人的记忆里除了绘画和园艺工作外,也没留下什么和医疗相关的东西。直到刚才遇到遇到了伊格纳茨,他才多少清楚了一些细节。

    整个医疗系统所占的职业大致上可以分为内、外、药和护士。

    其中内科医生地位最高,要求也高,人数自然也最少。

    内科医生需要经过正统医学院的深造,起码要有本科学历。而在Vienna市立总医院里,内科医生往往都是硕士毕业生,且都经过至少一年的临床工作和训练。

    相比起来,外科的地位就要低上一大截,而外科手术也没算在正统医疗服务内,而是偏向于一种大众的娱乐观赏项目。

    外科手术脱胎于理发师,本身操作粗野,收费低廉,需要靠在剧院演出来赚取出场费。

    这种设置在现代人看来很离谱,但在当时其实也有一定的优点。因为比起直接锯掉一条腿,使用物理麻醉让人昏迷然后再锯掉一条腿,显然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要是再同时配上精心设计的解说词,还能增加不少代入感。

    当平平无奇锯腿的外科医生看到精心设计过程的同行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他也会尽量在自己的手术流程上多下功夫。

    这无疑对外科手术本身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即使有时推出的新手术没什么用,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但外科医生还是会乐此不疲......

    不管如何,外科医生的地位短时间内无法与内科相提并论。

    像伊格纳茨这样的外科医生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需要同时集齐好几种条件。包括世袭的男爵爵位,在Vienna大学医学院完成自己的本科和硕士学业,以及拥有全奥地利最好的外科技术。

    这让他成为了宛如明星一般存在的大人物,给医院带去大量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能左右医院决策的话语权。

    卡维有着现代医疗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但这些东西都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捆绑。

    十九世纪可没有血液分析仪器,也没有X光线ct机,手术器械仅限于金属制成的刀、锯、剪、钳、锤等粗制的工具。

    卡维可以靠着最现代的医疗器械和一两位只懂人体解剖的菜鸟助手,直接上手操作他所在科室最复杂的外科手术。但要是锁死了器械种类,那手术的范围就会变得非常狭窄。

    再加上刚开始普及的乙醚麻醉危险性不低,稀烂的止血技术基本靠助手的手指压迫,连把像样的止血钳都没有,卡维甚至一度怀疑那些截肢手术是如何做到让病人活下来的。

    难道真就靠血管离断后的生理反射产生的血管挛缩来止血?

    至于手术后的感染问题,那就更麻烦了,药理学的编纂作者可不会把如何制药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