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钢城!

    第159章 钢城! (第3/3页)

出家,在指导意见和思想上是有严格标准和追求的,这在李学武和董文学的行动过程中是值得反思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嘛。

    可以说,今天的话题说到这,大家把心中所想,所求,都做了深切的沟通和交流,各有所得。

    董文学、任晓宇和谷维洁都对彼此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了质疑和阐述理解,算得上是一种学以致用了。

    而在几人思考间,谷维洁又看向了身边这个一直装透明的李学武,她想听听来“大智若妖”之人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观念。

    “今天我们这可是来交流的,李副处长不会是来取经的吧?”

    谷维洁笑着说道:“唐僧到了雷音寺尚且知道以紫金钵和宝袈裟换经书,你这听了半天了,但有所获?”

    “所获颇多啊~”

    李学武笑着点头承认了自己的收获,也意味着他要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我嘛,以现在所处的位置去放眼全局还是有局限性,所以我当前的主要目标还是立足根本,发展为主”。

    李学武的语气很轻和,语速很慢,但很连贯,并不会出现卡壳的情况,显然是胸有成竹的。

    “当前针对保卫处,针对与其他部门合作,与炼钢厂配合和发展的方向上,我的观点是六个字:出得去,回得来”

    “详细说说”

    任晓宇往前探着身子,拿了桌上的茶壶给几人分别续了茶水。

    谢大姐是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韩殊更是一直听着几人讲,她和顾宁都不是轧钢厂的人,对这些东西是有认知局限的。

    不过三人在看向李学武的时候都没有那种看热闹的意思,因为李学武的观点在其他几位轧钢厂干部眼里很重要,对任晓宇来说也很重要。

    从任晓宇主动问起,和谷维洁的强问,都能看得出李学武的观点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值得一听。

    李学武谢过任晓宇的茶后,一只胳膊搭在扶手上,一只手随意地搭在叠着腿的膝盖上,显得很是轻松。

    “轧钢厂是一个重工业基础工厂,并不是制造业的前端,也不是制造业的主要环节,天然的带有制约性和危险性”

    李学武面色严肃地说道:“现在轧钢厂只是处于整个制造业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没有研发,没有产品,也没有其他转型方向,且是体量巨大的制造环节,扛风险性太过于薄弱了”。

    众人听着李学武的“危言耸听”便是一愣,这种观点早有人提出来过,不过都被当成了杞人忧天。

    轧钢厂是兼并了其他几个钢厂而形成现在这种规模的,京城已经没有比它更具专业和大规模生产能力的轧钢企业了。

    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整个钢铁行业不出现危机,上下游制造业不出现断档,轧钢厂就不会出现问题。

    上面交代生产什么,轧钢厂就从上游接收钢材,转而生产任务零部件,供应给下面生产企业进行组装和再加工。

    在董文学等人的认知中,钢铁可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跟交通和煤矿是同等地位的行业。

    钢铁行业有自己的直管部,有自己的整个工业体系,有自己的成系统的配套体系,怎么会出现问题呢。

    当前钢铁行业的地位在国内来说是首屈一指的,就连谷维洁的原单位,钢铁学院都是比肩华清的存在。

    现在要说考大学,报华清和报钢铁学院是一个性质的,可能钢铁学院要求的更加严格些。

    为什么今年年初的时候就传出轧钢厂要整体升级的消息,还不就是钢铁业在全国工业体系中的占比日益加重的缘故嘛。

    谁会觉得钢铁业会出现衰落的情况,这不跟说煤炭行业会出现衰落一样让人笑话么。

    可这个“笑话”在这些专业人员面前一点都不好笑,因为李学武所说的问题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国内缺钢铁嘛?

    缺,很缺,供不应求。

    可缺到什么程度,市场需求量又是多少,谁能知道?

    这个是跟经济和相关产业行业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

    如果汽车都改烧煤了,那煤炭行业一定发展的好。

    可不管行业发展如何,数据是摆在董文学和谷维洁等人的办公桌上的。

    钢铁行业建立初期全国产钢量多少?

    15.8万吨,生铁年产量仅为25万吨。

    经过初期的发展,六零年开始经济调整,大批高炉停产,生产中的高炉则维持低冶炼强度操作。

    六三年到今年,大部分炼钢企业都在转型,并且基本上都完成了冶炼技术的调整。

    应用国内自主研发的高炉喷吹煤粉、重油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等技术,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钢铁业建立以来的最好水平。

    也就是在今年,就谷维洁和董文学了解到的,钢铁产量任务保持高进度运转中,有望实现年产量1550万吨的生产目标,这是什么概念?

    这种产能就意味着钢铁业在持续蓬勃的发展,比较钢铁业建设初期直接翻了一百倍,且在以每年25%以上的增长率在发展。

    依照这种增长率发展下去,一定是要比整体经济增长率要高的多得多的。

    多了就不值钱了啊!

    虽然现在是计划经济,但所有工厂是在整个经济框架内生产和工作的啊。

    当钢铁需要逐渐出现饱和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状况?当钢铁工艺或者新材料需要出现变革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还不考虑钢铁业内部体系变化的情况呢,考虑那些会让这种思考变得更急复杂。

    李学武杞人忧天的话语在他们听来就是居安思危的良言。

    危机就在轧钢厂的上方悬着,看不见,摸不着,但掌控局势和未来的人都需要去理解和感受。

    所以当李学武继续说下去的时候,轧钢厂众人的表情都严肃了起来。

    “危机和机遇是两个好兄弟,肩并肩,手拉手的”

    李学武轻声说道:“既然轧钢厂有了这样的风险,那就降低风险,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

    “工业生产体量大是一种缺点,可也代表了轧钢厂的生产能力足够满足转型和发展需要,这一点可以看做是优点”

    “而依照此观点,轧钢厂由制造环节向完整制造业过渡就成为了必选之路”。

    李学武轻轻抬了抬手,示意道:“变缺点为优点,依照本身现有实力完成整体的逐步转型”。

    “制造业?完整的?”

    谷维洁皱眉道:“就像你在保卫处同技术处和生产管理处搞的造车项目?”

    “听着有点悬是吧?”

    李学武反问了一句,随后回答道:“不仅仅是这个项目,整个联合企业都是我设计出来,为完成这种转型而进行的一种补充”。

    “联合企业……”

    谷维洁迟疑了一下同时也看向了董文学,说道:“这……”

    她是担心李学武要联合董文学对景玉农下手了,以为李学武这是要重新夺回对联合企业的掌控权呢。

    不过董文学摆了摆手,示意她继续听下去。

    李学武这边顿了顿,继续说道:“制造业应该包括完整的工业和工艺流程,从基础原材料到产品的包装完成,这一生产和服务体系”。

    “自有研发和设计更是制造业的灵魂和发展命脉,所以才先有了发动机研发中心”

    李学武笑了笑,又说道:“轧钢厂有能力造车,就有能力造其他的东西,包括造船、造武器、造工具、造生产物资”。

    “同样的,重工业利用三产和联合企业发展轻工业也是一种便利”

    李学武越说越顺,手里简单地做着手势,给众人解释道:“皮革、医疗、食品、鍕工、科研等等,不再受整体环境和行业的束缚”。

    “你的意思是说……”

    谢大姐听到这里心潮澎湃,可脑子又提醒她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所以嘴上忍不住打断道:“轧钢厂要发展成综合型的工厂,什么都生产,而钢铁需要减少的时候就生产其他的?”

    “不,有两点是不一样的”

    李学武转过头看向了谢大姐示意道:“第一,联合企业和三产都是要依托轧钢厂本身具有的优势和现有生产条件来进行发展的,不是什么都生产”

    “至少收音机咱们就不方便产!”

    “呵呵呵~”

    在众人的轻笑声中,李学武又继续说道:“第二,轧钢厂的主要业务永远都是钢铁行业,三产和联合企业所设计和研发的产品都是一种补充和引导”。

    李学武做着手势解释道:“是为了让主要业务发展的更好,提升抗风险性,即便是出现了钢铁行业经济的退缩,外面不需要了,咱们也可以造自己产品需要的”。

    “也是给钢铁行业找到一个转型和发展的方向,更是为钢铁行业发展新材料等工业一个自我提升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

    李学武捏了捏手指,他不用解释,众人也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了。

    发展离不开资金,建设离不开资金,转型会出现产能退缩,更需要资金的支持。

    包括李学武现在搞的研发也是在吃资金,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没有商品就等于没有钱,没有钱以上说的那些东西就都是妄言。

    谷维洁是深知资金对一个项目困扰和阻碍的,就像居民区项目,如果没有钱,喊口号可盖不起居民楼。

    “所以,以轧钢厂为基础,发展联合企业,发展三产产业,帮助企业完成风险抵抗和转型就是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

    李学武摊手道:“相比于选址亮马河的联合企业,我更看好在钢城建立一个综合性三产工业区”。

    董文学的眼睛眯了眯,面对谷维洁看过来的目光并没有变换脸色,而是对着李学武问道:“这就是小五金研发的未来?”

    “对”

    李学武点头道:“小五金能造的出来那只要把成熟的技术和工业工艺搭建起来,就能实现商品的工业生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