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联合工业报
第616章 联合工业报 (第3/3页)
作已成大势,顺水推舟,自然事半功倍。
红星厂机关科室里,几乎每周都有新人来报到,全厂上下所有部门都面临着人事调整,主要负责人没动,但副职多了。
没到年底呢,部门负责人基本上不会动,除非是特别情况。
增添副职,或者调动副职,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红星厂要在轧钢厂执行两套班子的阵容,方便两年后分割给京城工业。
这是早就谈好的,现在的轧钢厂工业机械和设备,会转给京城工业。
当然也包括一整套的管理班子,以及一整套的职工和管理体系。
所以,现在的车间已经开始实施三班倒工作制了,其中的一半班工人就是为京城工业准备的。
对应的,即便开展了人事变革,但红星厂机关单位在今年下半年快速地膨胀了起来。
如果原本一个处室有三十人,那现在基本上在八十人左右,甚至更多。
连保卫处都多了六百多人,可见这一次大规模的工业兼并,是多么的疯狂。
-----------------
红星厂真正做到了一口吃个胖子,就是吃得太猛了,差点特么噎死。
从进入九月份开始,谷维洁的脾气就暴躁了起来,连带着的,组织和人事部门的脾气也火大了起来。
甚至都有人听见谷副主任在李主任办公室骂人,骂谁不知道,反正吵起来了。
这个时候,没有人敢跟谷副主任,和组织人事部门顶着来,因为压力过大的他们真敢下狠手的。
工作量太大了,这还是在从六月份开始,不断吸纳和提前扩充人事部门人手的情况下,还要这么艰难地应对人事工作。
调查、考核、筛选、谈话……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他们来完成。
就是这种压力下,保卫组的纪监监察部门还天天上门盯着,抽查和调查。
但凡有违规情况,纪监才是最不讲情面的。
今年来的干部多,下去的干部也多。
都说安全监察是保卫组的小泰迪,那纪监监察就是保卫组的大狼狗。
这些人逮着线索往死了咬,谁求情都没有用,尤其是在干部过剩的背景下。
-----------------
不过机关人员膨胀是红星厂希望看到的,也是必须的一个过程。
不可能指望由原来管理一万多人的机关来管理九万多人。
现在工程那边咔咔地搬机器、卖机器、拆厂房、改造厂房。
工人和干部就要红星厂这边接收安置。
由教育管理处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各种思想教育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班了。
只要是没有特殊情况的,所有兼并来的干部都要参加培训。
如果有需要了,干部很有可能正在上课呢,就被叫出去上岗了。
外界都在等着看红星厂的笑话呢。
按照一个月兼并三个厂的规模,都在等着看红星厂什么时候被撑死。
幸好,红星厂有着万全的准备。
一线职工几乎没怎么耽误工期,从原来的工厂调到红星厂来报到,参加三天的培训,然后试岗、调岗,最后到定岗。
可能十天,也有可能是七天,就在他们学习和试岗的时候,原厂区的机械设备就被淘汰或者挪到现有的三产工业区了。
如果原厂机械设备淘汰率特别高,很有可能那边停工,这边开工,中间耽误不了三天,还是学习和适应新机械的时间。
拥有了奉城一机厂的红星厂,对工业建设和设备供应,以及生产调整,是有绝对自信心的。
这一次兼并十六家企业,京城工业可能甩掉包袱,感觉赚到了。
但红星厂接收工人,接收干部,组建三产工业,也没有亏。
原本的十六家企业,机械设备、汽车卡车、工程机械等等,只要不符合红星厂生产工作管理规范的,通通都卖掉。
与亮马河工业区相邻的企业开始了淘宝的工作。
纷纷从这里就近购买二手机械等资产。
这些资产处置所得资金与红星厂新建厂区、添置新机械相比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即便看数字老李都要用脑袋撞墙了。
要知道,十六家企业是有很多重叠或者相通业务的。
真正地整合下来,三产工业那边新建的企业只有五个厂。
十六个厂压缩整合成为五个厂,还是三产工业的大车间管理模式,你说亏能亏多少?
有人问了,十六个厂多少工人,五个厂多少工人,多出来的工人怎么安置呢?
什么多出来的工人?哪多了?
红星厂所有分厂,除了产品有限制的,比如汽车工业等等,其他都开始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工人不多了。
倒是工程队那边,人员的年龄结构又明显上升了几岁。
普遍的四五十岁的工人,即将退休的,工作精力和能力跟不上新的生产形势了,只能以体力劳动的形式继续为工厂做贡献。
是不是觉得红星厂的工人结构管理有问题,为什么九万人的工厂,有将近一万人的工程队?
你是没见着三千人的工程,两千五百人的工程队。
这年月,什么工程最重要?
三防工程,所有单位都要搞,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必须搞。
可你想想,能不影响正常生产吗?
红星厂做的恰当好处,既满足了三防工程的建设需要,又完成了整体的人事变革和调整。
工人消化掉了,干部呢?
干部更好消化,人多了,机关需要的人也就多了。
红星厂机关是准备了两套班子吗?
是,也不完全是,具体来说,应该是三套班子。
一套是给京城工业的,未来领导和管理分割出去的京城市轧钢厂。
一套是给红星集团的,未来领导和管理迁移钢城的新建轧钢厂。
另一套是给谁的?
是从这些干部里优中选优,挑选出来充任至即将成立好红星钢铁集团机关的。
而且,红星厂陆陆续续要成立专业厂和分公司,各单位还要组建小机关。
所以,现在人多了不用怕,正适合红星厂培养新的干部队伍。
-----------------
“你们报社添了多少人?”
李学武翻看着手里的刊物建设规划书,随口问了这么一句。
受他的影响,红星厂机关干部在做工作时,都养成了写规划书的习惯。
打申请报告,你要有这东西,也省的领导问你答不上来了。
“六十五人,李副主任”厂报负责人柴春连坐在办公桌对面,谨慎地回答道:“听说年底前还会有二十几人调过来。”
“嗯,人多力量大嘛——”
李学武没在意地说道:“要做好团结工作啊。”
“你们报社可跟文宣队一样了,光进不出。”
“是,我知道了!”柴春连很是认真地保证道:“下来我一定传达您的意见,做好同志们的工作。”
“怎么做?有想法吗?”
李学武突然就问了这么一句,有点没按常理出牌。
柴春连确实愣了一下,刚刚的回答只是顺嘴答音,大家都这么说的。
只是他管理着报社,早有机敏的心。
愣过一秒后,他讲了两句套话,见李学武没再瞅他,知道领导是不满意的。
所幸,有了这会儿缓冲,他脑子里有了具体的工作方案。
说了两个比较有建设性的,李学武却已经看完了规划书,打断了他的汇报。
“什么是团结?怎么讲团结?”
他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说道:“思想,要紧绷成一根弦,这就是团结。”
“你们这有现成的工作和事业,用得着扯七扯八的说那么多吗?”
李学武拍了拍手边的文件,道:“既然领导已经帮你们协调好了,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上面也写清楚了。”
“把工作的目的和计划跟同志们讲清楚,讲明白,他们自然就团结起来了。”
“是,谢谢李副主任。”
柴春连认真地点点头,试探着问道:“那这份规划书……”
这已经是他们报社改了三次的报告了,他真怕李学武再否了他们的意见。
“联合了七家兄弟单位,合力办一份报纸,你应该知道这份影响力有多大。”
李学武看着他说道:“我知道你们的压力很大,但这是干事业呢,心态更重要啊,同志。”
“是,抱歉啊领导,我有点心急了,”柴春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下来我们一定把规划做详细,做到位。”
“这只是给领导看的,”李学武按住了手里的规划书,说道:“你总得让他们知道你们想怎么干,干什么,对不对?”
“搞报社,搞出版社,厂领导对你们的工作是给予了厚望的。”
他点了点头,长出一口气,说道:“这个项目从去年就提出来了,直到今天才落地,实属不易,你们多珍惜吧。”
“明白!”
柴春连很是郑重地站起身说道:“我们一定做好这份报纸,做好出版社。”
以红星厂厂报为基础,联合化工厂、玻璃厂、京城二汽、京城二机械等兄弟单位厂报社,共同组建联合报社和出版社。
报纸的名字已经定下来了,叫《联合工业报》,报社的的名字叫联合工业日报社,对应的便是出版社。
在生态工业区办公区,报社大楼的地基已经打完了,只等着明年建设施工了。
红星厂做项目,做宣传,都是带着目标和目的性的。
用老李的话来说,砸钱也得砸出动静来。
有大楼摆在那,联合工业报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吸引兄弟单位加入进来。
就像现在的联合储蓄银行,已经打通了所有联合单位和三产单位的公户壁垒。
几方合作的项目和工程、各单位公户账户、资金往来账户等等,都委托给了联合储蓄银行来管理。
红星厂改变了计划经济生产模式下的资金管理制度,消除了三角债的隐患。
这一优点不用赘叙,所有的单位都能看得出来。
把钱存进联合储蓄银行,实现计划生产账款对接,少了工业部的转账管理。
从原材料单位,一直到应用单位,一条龙服务,彻底打破了坏账的风险。
这些单位的入驻,带动了产业链条上的其他企业在联合储蓄银行开户。
这就是当初红星厂在规划联合储蓄银行时想要达成的目的。
联合储蓄银行不仅仅是配合贸易管理中心做金融服务的渠道,更是吸引其他企业靠近红星厂的利器。
联合工业报也是这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