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第一十八章 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第3/3页)

涛心中的压力也大了起来,缓缓的道,“孟总只给了我们那两天的时间,那在这两天之内,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将这批主机匣加工出来才行。”

    大家一阵沉默,微微低着脑袋,两天之内全部加工完成,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压力太大了!

    这可怎么办啊!

    江海涛、吴伟青等人在讨论这对策,在孟柏文的办公室,坐着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是一名大校,肩膀上两杠四星非常的醒目,这是军方驻凤凰厂的总军代表。

    他亲自到孟柏文这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催促活塞六发动机的交付。

    “老孟,飞机厂的电话都打在我这里来了,要求尽快交付不少于5台活塞六发动机,下个月交付不少于10台,他们严重缺发动机,导致飞机制造都差点受到影响。”

    八、九十年代正好是活塞六发动机的高产期,这款发动机主要用于某初级教练机的动力,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高级教练机的量产并列装部队,军方对初级教练机的需求才开始快速回落。

    进入21世纪之后,凤凰厂活塞六发动机由高峰时期年产一百多台回落到年产二、三十台,甚至十几台。

    21世纪之后,活塞六也主要只用于农业飞机,需求量不再像八、九十年代那样的旺盛。

    军方需要,飞机制造厂等着米下锅,总军代表又亲自过来,孟柏文心中也有了压力,但并不会在脸上表露出来,而是轻松的承诺道,这没有任何问题。

    406车间。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讨论,总算拿出了两条方案。方案一,精修一下钻模,再冒险试一试,这样有风险,但都这个时候,一切风险只能由江海涛和吴伟青来承担。

    毕竟406车间每年都有超差指标,也有报废指标,万一还是加工不合格,那就只能充这些指标。

    方案二,那就是用数控加工试一试,也就是在那台进口的数控五轴上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