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陇西郡守李信

    第四十三章 陇西郡守李信 (第2/3页)

色的地毯。

    几名乐工开始演奏天子雅乐。

    用餐结束之后,扶苏接着刚才的话题说下去。

    “其实朕也没有那么多士子,不过朕曾听闻,儒家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用于羽林军中也是如此,一名老师,就是授课的士子,他为千人讲学,其中必然有举一反三的聪颖之辈,也有心智驽钝,需要反复教习之人。”

    “将这些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老师在讲授新学之时,只负责上等,然后上等学会了之后,去教授中、下二等。”

    “再之后,老师只需答疑解惑,监督中、下二等的学习进度。”

    扶苏笑了笑,说道:“当然,上中下并不固定,考评为上等者,每月奖励一石粟米的口粮,中者无赏无罚,下者按军规处罚。”

    既第一次考评为下的,打三下,第二次打十下,第三次则‘熟笞之’,也就是往死里打!

    按照扶苏所定的标准,只要不是痴呆儿童,随随便便就可以考评为中!

    因为中的要求是,每旬认三十个字,平均一天三个字!

    值得一提的,是羽林军中所教习的字,并不是小篆,而是御史程邈所做的隶书。

    秦朝时期随着毛笔取代刻刀,布帛和竹简取代了兽骨和金属后,发现用于刻字的‘大篆,小篆’并不适合毛笔书写。

    大篆的笔画过多,小篆用毛笔书写存在辨认不易的问题,而且小篆的尚圆写法不适合毛笔。

    所以在秦灭六国之后,虽然用小篆取代了六国的文字,却大多是一种政治象征作用,并没有什么统一不同种类文字,以深谋远虑的加强内部交流,防止文化分裂的想法。

    因为这在秦人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想分裂,问过额的秦剑没有?

    而在扶苏的日常批阅奏折时,除了一帮‘老秦人’还在用小篆之外,大多数官吏所书写的文字,都是隶书。

    听着扶苏的讲解,李信点点头,觉得这种教学方式他似乎在哪里见过。

    哦,对了,白天在蓝田工业园的时候,那里的匠人们好像也是如此。

    工师做指导,老匠带新匠!

    扶苏说完,问道:“关于朕在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