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中原变化

    第385章中原变化 (第2/3页)

姓,沿着海岸线修建四处码头,方便船只停靠补给,另外水师抽调一百大船,负责护送百姓,并且清理码头附近的危险,保护百姓修建定居点。此事中书省和兵部协调,具体位置,去询问燕国公。”李世民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轻轻一点。

    “臣遵旨!”

    “敢问陛下,这码头修建的用途?需要修建多大规模,百姓又以何营生?”房玄龄询问道。

    “码头用来给路过船只停靠,补给,至于规模,可以让百姓慢慢扩大,毕竟以后往来的船只会越来越多。既然是在海边,就以捕鱼为生,可以让商船带回中原,再种植一些庄稼,不需要他们交税,想必百姓会生活得不错。”李世民思索着说道。

    “陛下英明,能够不交税,想必百姓会很乐意搬迁。”房玄龄恭维道。

    “陛下,只是为一点海货,商船恐怕不愿意跑那边吧?”长孙无忌问道。

    “据燕国公所言,玛雅大陆,可能有一座黄金城,这事虽然只是传闻,不过玛雅人的村庄,几乎都有黄金饰品和宝石,可见那里盛产黄金宝石,这样一来,想必有一些商人愿意前去。”李世民澹澹的说道。

    看着下边群臣目瞪口呆的样子,李世民很是满意,想想自己听到一座黄金城,都感觉震惊,其他人又怎么会不吃惊呢。

    “黄金城!怎么可能!”侯君集张大嘴巴,好一会才震惊的说道。

    “即便有黄金宝石,商人也未必愿意前去冒险,毕竟风险太大,收益未定。”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

    “商船前去,可以携带一些玛雅都督府需要的物资,抵扣税收,回程又能运送补给点的海货,亏是不会亏的,只不过需要时间长一些而已。”李世民说道,这个办法,是他刚才想到的,大唐水师,主要精力还是在东海道,南洋,身毒,所以往来玛雅大陆,依靠商船,是最好的办法。

    “陛下英明!这几年民间船只增加不少,往来南洋用不了那么多,想必有不少人愿意前往玛雅大陆。”杜如晦说道。

    “中书省尽快按照燕国公的指导,把种子分到各地种下,且不可出差错,这些种子可都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省吃俭用带回来的。”李世民又说道。

    “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定然叮嘱每一个人,珍惜所有种子。”房玄龄严肃的说道。

    大唐是一个强大的国度,这一点母庸置疑,关键就在于,贞观朝的君臣,都是从乱世中走过来的,他们拥有进取之心,不忘开拓,或者说习惯消灭一切敌人,保证自己的安全。

    中原人对于土地,那是发至内心,铭刻在骨子里的喜爱,就像百姓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角落,房前屋后都会种上蔬菜水果一样,任何一处土地,只要发现,就想拥有。

    以前不喜欢草原,不喜欢岭南,不喜欢海外,那是因为没有利益,距离太远,弊大于利,如今知道那些地方蕴含着宝藏,自然就不会放弃。

    朝堂智囊团的能力,岂容小觑,房玄龄等人,在这两年多,又做了许多事情。

    水泥路已经修到了辽东城,出产至辽东的铁矿,经过粗炼,运送到幽州,营州的铁矿同样运送到了幽州,幽州就是一个巨大的煤矿,无数的武器,盔甲,农具,在幽州被锻造出来,装备到了士卒身上。

    主要还是铁路和蒸汽船,两年时间,朝廷建造了十艘蒸汽船,目前已经装备水师;从长安到太原的铁路,也在修建之中,据说这条铁路,会贯通太原,抵达雁门关,可见李世民的决心有多大。

    这条铁路修通,朝廷的兵马,只需要三天就能抵达草原,可想而知,朝廷对草原的掌控,会有多强。

    回纥,突厥的一些部落,搬迁到了河套平原,和中原的百姓混居,种地,那一块地方,也逐渐的变得稳定。

    吐谷浑打下来了,青海成了另外一个牧场,驻守了两万骑兵,加上陇右道的驻军,牢牢的掌控着党项等部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