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贷款两万亿

    第389章 贷款两万亿 (第3/3页)

说的有些不中听,但是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某一个个人,就算是打着公司的名号也不可能借贷两万亿。

    即便是大清朝的时候,慈禧老佛爷唯我独尊,她跟晋商贷款的时候也没有狮子大开口到这种地步。

    在当时,就在慈禧老佛爷开口借钱的那一年,大清朝的gdp大约在四亿五千万辆白银左右。

    而这位唯我独尊的女人,开口借钱也不过是区区十万两白银而已。

    去年,也就是2003年,国内以人民币计价的gdp,勉强达到十二万亿人民币!

    而眼前这个男人,一张嘴就要借两万亿!

    用真实的数据来讲话,好像也只有天地银行能借出这么大规模的贷款。

    “我知道你们做不了主,回去请示一下,务必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给我回复。”苏安当然不指望面前的这四个人现在就能够拍板,而是希望他们回去请示再做决定。

    很快,菜都没有上齐,这场饭局就草草的散了场。

    四个人没有回家,而是跟领导汇报之后,领导让四人面谈。

    当天晚上,一个很重要的会议紧急召开。

    “我们直接问一问他不就行了吗?何必要在这里猜来猜去呢?”会议上,有人很直白的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每个人都很好奇苏安这小子一次性贷两万亿到底想干什么。

    如果在英特尔秘密搞五纳米的工程之前,或许这两万亿每个人都不会有过多的质疑。

    即便现在从各方搜集来的情报显示,也只有在半导体这一个类目之中,海外正在大力搞研发。

    而其他的所有产业链,种花家现在所得到的技术远远领先于全球。

    顶多三到五年的时间,消化吸收完这所有的一切并且申请成专利之后,种花家的技术将傲视全球。

    而这种技术一旦反馈到产业链,尤其是直接来到产品端的时候,种花家此时此刻作为全球的制造业大国,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国,将直接原地转身蜕变为全球创造性大国。

    几乎所有的产业链上,金字塔顶端的企业跟产品,都只能被种花家的公司所占领。

    凭借如此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各行各业所贷的款项,其规模远远超过两万亿。

    毕竟,这是全产业链的技术大升级,而这种技术大升级又会带动基础设施的相互跟进。

    几乎在全国各地,一家有一家超级现代化的工厂会拔地而起。

    这些产业升级的贷款规模,初步统计将会达到十万亿,而这还没有计算大规模基建所需要投入的资金。

    如果算上铁路跟高速公路还有港口的投入,尤其是大规模产业升级之后所需要的能源消耗。

    国内急需要解决的便是电力升级,仅仅电力系统这一项就需要投入上万亿的规模。

    古代有一个成语叫做拔苗助长,此时此刻的种花家全产业链,正在用实际操作展示给世人什么叫拔苗助长。

    这种拔苗助长最急迫的并非是高速公路,反而是电力系统跟港口。

    首先,要保证所有的企业供电充足,然后再保证海外的原始资料能给运送到国内。

    即便三五年之后就要挣大钱,可是全国各地各个产业都在准备大搞基建,准备贷款升级产业链的时候。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更不要说再拿出两万亿给苏安。

    “不能问,现在我们这种微妙的合作,正处于一个信任的天平。

    苏安显然明白西北的机场都是我们的人,所以这小子从未来搞来的所有技术也没有再多过问。

    他很清楚,这些技术通过倪南光之手转交之后,不可能马上下发给各个产业。

    而是要集中起来秘密研究,争取最短的时间内让科学家们消化吸收。至少在量产成产品之前,先把这些技术提炼成论文跟专利,只有在国际上申请了专利之后才能保证我们的利益。

    】

    既然这小子知道这一切的一切是如何运作的,那么我们也应该对他抱有足够的信任。

    今天的问题不是要问他做什么,而是要想办法筹集到这两万亿。”一句话定下了基调,所有参会人员应默默点头。

    毕竟,即便是二十年后的技术,也足够种花家在三五年内成为制造业的大国。

    随着大规模基建,以及全产业链的升级,国内很快就会迎来用工荒。

    所有的大学生都会被各个产业争先抢购人才,普通人家也会有工作岗位向他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