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筹措粮食

    第165章 筹措粮食 (第2/3页)

    “于公,不知朝廷平抑粮价的几种方法,究竟有几分成效?”

    “如果按十分算的话,最多不过两分罢了。”

    于谦叹气。

    “这么少?”

    薛瑞微微惊讶。

    正所谓,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最近两天,四十万石粮食被烧的消息传出,引起了所有百姓们的恐慌,于是争相抢购,让京城粮价暴涨了几倍。

    对此,朝廷采取了严厉打压奸商,平价放粮,号召大户捐粮,开设粥厂的一系列举措,可惜收效甚微,除了当天粮价略微回落外,次日竟又抬升了些许,而在朝廷屡次警告打压下,许多粮店甚至宁愿关张,也不肯再低价售粮,意图迫使朝廷接受涨价的事实。

    “你觉得,朝廷抽调一支精兵,寻机与也先部决战,有没有取胜可能?”

    沉默片刻,于谦突然问道。

    薛瑞一惊,忙劝道:“于公,此事万万不可,咱们现在稳扎稳打,迟早能将虏贼驱走,若是冒险出兵,万一兵败,后果不堪设想,还是再等几日吧。

    如果居庸关外虏贼受挫,或者杨、焦两位总兵率军来援,也先必定会撤出关外,届时京城粮道通畅,粮价危机自然解除。”

    “老夫又何尝是冒险之人?”

    于谦叹息道:“粮价上涨这两日,京城百姓苦不堪言,有不少人甚至要卖儿卖女,才能换些粮食果腹,昨日顺天府府尹刘贤上奏,说宛平、大兴两县发生了百十起抢、盗粮米财物案件,还有不少地痞无赖趁机生事,敲诈勒索钱财,如今民怨沸腾,要是再持续几日,怕是要出大乱子,还有,杨洪和焦礼部被关外风雪所阻,恐怕还得多等几日,也先又有转攻他处的意图,京城百姓能等,其他地方百姓又该如何是好?”

    “于公所言甚是,还有一条,那粮商许韦昌逃遁,必会趁城中动荡之时再次兴风作浪,要是再弄出前几日那般大动静,恐怕京城会更危险。”薛瑞忧虑道。

    “那你可有什么想法?”

    于谦颇有些头疼的看向薛瑞。

    “如今之计,首先要保证城内秩序稳定,只要百姓们不会饿死,就不会有人被蛊惑生乱,现在朝廷拿不出足够粮食,就只有想办法从民间筹措。

    现在粮食最多的人家,恐怕就是京中那些拥有大量田亩的豪绅,若能说服他们筹措一批粮食借给朝廷,或者让他们和朝廷一起平价放粮,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薛瑞说出了心中想法。

    于谦苦笑不已:“借粮之事,户部金尚书已经试过,可田多地广的那些豪绅只肯拿出来几百石来应付,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薛瑞明白,这些豪绅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平价放粮或者借给朝廷粮食就是在断他们财路,这些豪绅自然不会积极响应。

    “那……要不我去想想办法吧?”

    犹豫片刻,薛瑞说道。

    于谦看向他,满脸错愕,惊讶道:“你要去找人借粮?”

    “咳,不瞒于公,学生和英国公府有些交情,而英国公府名下就有几家粮店,或许囤有大量粮食,学生想去问问,看能不能说服国公府帮朝廷解决这个难题。”薛瑞略有些心虚道。

    于谦皱眉道:“外界都在传你和英国公有往来,老夫开始还不信,原来竟是真的。”

    “结交英国公府,是当初为了救出父亲的无奈之举……”

    薛瑞不好对于谦隐瞒,便如实说了,不过心里颇有些忐忑。

    钦天监官生结交英国公府,这已经算是一种越界行为,要是被人告上一状,薛瑞得吃不了兜着走。

    “嗯,估计你也晓得其中利害,老夫就不多说了,既然你有这关系,便上门去问问,若是能解朝廷燃眉之急,也算是你一桩功劳。”

    于谦直接答应下来,不过心里却没报什么希望,要让这些勋戚慷慨解囊,替朝廷分忧,恐怕比向豪绅们伸手更加困难。

    ……

    离开兵部,薛瑞乘车去了英国公府。

    这一个月来,为了避嫌,薛瑞并未再登门造访过。

    不过,太夫人吴氏却时常派儿子张懋来请教自己一些问题,俨然将他当成了狗头军师。

    当然,吴氏很会做人,隔三差五就派人往薛家送些东西,让柳氏直夸英国公府大气。

    从张懋口中,薛瑞了解了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